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玩具超市
<p>设计意图:</p><p>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p><p>活动目标:</p><p>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p><p>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p><p>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p><p>活动准备:</p><p>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p><p>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p><p>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p><p>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p><p>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p><p>6、泡沫垫20块。</p><p>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p><p>活动过程:</p><p>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p><p>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p><p>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p><p>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p><p>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p><p>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p><p>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p><p>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p><p>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p><p>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p><p>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p><p>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p><p>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p><p>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p><p>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p><p>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p><p>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p><p>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p><p>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p><p>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p><p>五、自然结束。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