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童话诗欣赏教学活动:苯耗子的故事
<p>目标:</p><p>1、感受由于语气、语调、音韵节奏的不同,使语言产生优美而动听的效果,从而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p><p>2、在仔细倾听词句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主要情节、角色形象,感知滑稽、评批之情。</p><p>3、理解词:细、争吵、单调、迷迷糊糊。</p><p>准备:</p><p>与诗相应背景图与插入角色。</p><p>过程:</p><p>一、引题。</p><p>1、(出示背景图)猜猜,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是老鼠的家?</p><p>2、你喜欢耗子吗,为什么?</p><p>二、欣赏理解诗歌的第一自然段。(事情发生的原由)</p><p>1、欣赏诗歌第一自然段。</p><p>2、欣赏后提问:耗子妈妈是怎样哄耗子睡觉的?</p><p>三、欣赏、感知童话诗,初步理解角色的形象和主要情节。</p><p>1、朗诵。(体现不同角色,不同语调、音高,以使功儿体会诗歌意境与角色形象)</p><p>2、朗诵后提问:</p><p>(1)听了这首诗你感受怎么样?哪些话很好听、很有趣?</p><p>(2)耗子妈妈请了哪些动物妈妈来哄宝宝睡觉?</p><p>四、再次欣赏诗,理解诗歌的情节发展顺序。</p><p>1、教师边朗诵边出示相应的角色。</p><p>2、朗诵后提问:</p><p>(1)小耗子到哪去啦?你从哪些话是可以感觉到耗子是给猫吃了呢?</p><p>(2)小耗子为什么不要动物妈妈哄它睡觉呢?</p><p>根据幼儿的信息反馈随机指导。(辅助问题:什么样的声音叫“细”?为什么小耗子说鸭子的声音像“争吵”?什么叫“单调”?迷迷糊糊是什么意思?</p><p>五、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主题。</p><p>1、听了童话诗,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耗子?它笨在哪里?</p><p>2、耗子妈妈明明知道猫要吃耗子,为什么要请猫来哄宝宝呢?</p><p>六、假设性思考。</p><p>1、如果你是耗子妈妈,你会用什么方法哄宝宝睡觉呢?</p><p>2、如果你是聪明的小耗子,你会怎么做呢?</p><p>附童话诗:笨耗子的故事</p><p>耗子妈妈摇它的小宝宝,“吱吱吱,快睡觉,蜡烛头给你吃个饱。”</p><p>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细得不得了。”</p><p>请来鸭子摇那小宝宝,“呷呷呷,快睡觉,小虫给你吃个饱。”</p><p>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像争吵。”</p><p>请来青蛙摇那小宝宝,“呱呱呱,快睡觉,蚊子给你吃个饱。”</p><p>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太单调。”</p><p>请来鱼儿摇那小宝宝,只见鱼嘴一张又一张——什么也没听到。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实在小。”</p><p>请来大猫摇那小宝宝,“喵喵喵,快睡觉,妙……妙……妙……”</p><p>小耗子迷迷糊糊地说:“你的嗓子真正好,甜得……不……得了……。”</p><p>耗子妈妈回到家,床上瞧瞧,床下找找,耗子呢,没找着。</p><p>(根据马尔夏克原作改写)<br />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