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曹操称象2
<p>目标:</p><p>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p><p>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p><p>准备:</p><p>曹冲称象的课件。</p><p>重难点:</p><p>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p><p>过程:</p><p>1、谈话导入。</p><p>如果你想知道一样东西有多重,应该怎么办?(幼儿讨论)</p><p>2、分段欣赏故事。</p><p>古代有个皇帝叫曹操,他可遇到难题了。人家送给他一头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大象,他问:“谁有办法能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办法?(幼儿讨论。)</p><p>(1)分段欣赏,教师讲故事从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到曹操听了直摇头。</p><p>问: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他们想了什么办法?</p><p>(2)分段欣赏:教师讲故事从这时候,曹操五岁的儿子曹冲站出来说到结束。</p><p>问:1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吗?</p><p>2这是谁想出来的办法?</p><p>3他是怎么来称大象的?(说说称象的顺序,幼儿一边说,教师一边画图示)</p><p>3、欣赏曹冲称象的课件。</p><p>(1)为什么曹冲要在船上做记号?</p><p>(2)石头为什么要放到大象沉到的位置呢?(因为这样石头的重量就跟大象的重量一样重了。)</p><p>(3)你们觉得这个办法这么样?那觉得想出这个办法的曹冲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p><p>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p><p>小结:古时候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称重的工具,但他们能通过动脑筋来称出东西的重量,所以我们以后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要多动脑筋,尽量自己来把问题解决。</p><p>课评:</p><p>经过上一次研讨活动后,我们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全面修改,把故事进行分段教学,这更加促进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尤其更能区别大官们与曹冲的称象方法。</p><p>活动中,幼儿对曹冲的方法了解得较好,重难点解决得较轻松。</p><p>教学时,教师的暗示性语言较明显,这会打击到幼儿发言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不露声色,沉稳教学。</p><p>出示图示时,不一定要按顺序出,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如果没有按顺序回答,就可以让幼儿进行讨论,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p><p>最后一环节设置得较老套,结束太快,欣赏完故事后,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下讨论:我们年纪小,那我们会做哪些大人们的事情呢。然后再进行一下小结,这样就显得较婉转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