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2:52:59

中班数学活动:能干的小青蛙

<p>设计意图:</p><p>经过对的“=”、“≠”初步学习,幼儿基本对这两种数学符号有所认识,而计算课比较枯燥无味,有什么方法让幼儿上好一堂有趣的计算课呢?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我以游戏为主导,通过游戏,让幼儿接触形象直观的昆虫卡片及其趣味组合中,获得有关数的等量关系的感性认识,并逐渐与抽象的概念和关系建立起自然联系,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奇妙的想象中,进入美丽的数学世界。</p><p>活动目标</p><p>1、能用“=”、“≠”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建立等量观念。</p><p>2、根据符号的变换,能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使等式或不等式成立,并初步学会读等式或不等式。</p><p>3、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体验游戏及合作的愉快。</p><p>活动准备</p><p>1、符号“=”、“≠”,昆虫操作卡、数字卡片、青蛙图片、篓子、笔若干。</p><p>2、布置“池塘”、“草丛”的场景,音乐。</p><p>活动过程</p><p>一、游戏:小青蛙跳荷叶,复习“=”、“≠”。</p><p>1、师:今天天气真好啊,小青蛙们,我们一起出去游玩吧!看,这里有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玩个跳荷叶的游戏好吗?要根据荷叶上的数字和符号来跳。</p><p>2、幼儿游戏“跳荷叶”。</p><p>3、师: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为什么?(幼儿讲述)</p><p>二、游戏:为青蛙妈妈捕食,进一步理解“=”、“≠”的涵义。</p><p>1、第一次捕食。</p><p>(1)师:青蛙妈妈生病了,不能捕食了,要请小青蛙们帮忙。医生说,青蛙妈妈可不能乱吃食物,要根据青蛙妈妈旁边的数字的符号吃。小青蛙们,赶快到草丛里去捕食送给青蛙妈妈吧!</p><p>(2)幼儿操作。</p><p>(3)师:你刚才是怎样为青蛙妈妈送食物的?为什么?你能读一读吗?</p><p>小结:等号,送和前面数量一样多的食物,不等号,送和前面数量不一样多的食物。</p><p>2、第二次捕食。</p><p>(1)师:青蛙妈妈吃了小青蛙们送的食物,病好多了,可医生说,今天妈妈吃的食物和昨天的不一样了。看,是什么地方变了?谁想到了好办法?请小青蛙们拿着送给妈妈的食物到草丛里去想想办法。</p><p>(2)幼儿操作。</p><p>(3)师:你用了什么办法让青蛙妈妈能吃你送的食物的?你能读一读吗?</p><p>小结:有的用添上的方法使等式或不等式成立,有的用去掉的方法使等式或不等式成立。</p><p>三、共同庆祝,体现喜悦之情。</p><p>师:在小青蛙们的帮助下,青蛙妈妈的病全好了,心里真高兴,让我们一起来为青蛙妈庆祝吧!</p><p>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班数学活动:能干的小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