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2:51:55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p>一、活动目标 <BR><BR>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中的内容,并试者感知《星月夜》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 <BR><BR>2、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学会色彩的初步运用。 <BR><BR>3、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BR><BR>二、活动准备 <BR><BR>1、投影仪2、凡高的作品3、水粉颜料、油画棒、纸、笔等绘画工具。 <BR><BR>三、活动过程 <BR><BR>1、引入 <BR><BR>(1)上节课我们学了凡高的《星月夜》——这节课《向日葵》 <BR><BR>(2)出示图片,问:看后有什么感觉? <BR><BR>2、仔细欣赏 <BR><BR>(1)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BR><BR><BR><BR><BR><BR>(2)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BR><BR>(3)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什么颜色? <BR><BR>(4)向日葵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BR><BR>(5)画面中的向日葵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啊? <BR><BR>(6)教师小节 <BR><BR>4、评价 <BR><BR>(1)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BR><BR>(2)你喜欢这幅画吗? <BR><BR>(3)你觉得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BR><BR>5、听音乐细细欣赏 <BR><BR>6、出示《星月夜》和《向日葵》,让幼儿进行比较 <BR><BR>(1)同样是凡高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线条、色彩) <BR><BR>(2)你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BR><BR>7、引导幼儿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 <BR><BR>8、作品展示及评议 <BR><BR>资料背景: <BR><BR>凡高在阿尔时期的系列作品《向》,是他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实际上他在移居阿尔之前,就在一二周的时间内在巴黎完成了4幅《向》。迷恋鲜艳色彩的凡高,从这时期起就开始意识到夏季之花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在巴黎画的4幅都不是插在花瓶中的,与阿尔时期的完全不同。从其笔法上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这时所交往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枯落的花瓣、干瘪的枝叶、切断的梗茎以及颗粒清晰的种子,均逐一精心描绘。这4幅与后来在阿尔画室表现的“太阳=向日葵=充满爱的心”这种凡高绘画主题,有着不可磨灭的关联。凡高虽然在阿尔总共画了7幅《向》,但实际上以实物作为描述对象的只有4幅,其余3幅则是模仿复制而成。对于凡高来说,即使只是模仿,价值也不低于原作。他对模仿的画面结构大加整理,费尽心力,使得黄色的变化组合也趋于完美。</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凡高《向日葵》美术欣赏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