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歌—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p><STRONG>大班语言课教案《颠倒歌》</STRONG><BR>活动目标:<BR>1、 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并且学会这首《颠倒歌》。<BR>2、 让幼儿了解《颠倒歌》“故错”的手法,也就是说把事物的特征往反方向说;并借此首《颠倒歌》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BR>3、 感受《颠倒歌》所带来的快乐,并让幼儿尝试仿编颠倒歌。<BR> <BR>活动准备:<BR>1、 颠倒歌中涉及到的动物的图片,主要特征部位要可以分开的(如兔子的尾巴和身体,松鼠的尾巴和身体等)。<BR>2、 节奏轻松活泼的磁带。<BR>活动过程:<BR>1、导入:<BR>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奇怪的画,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帮老师找出图片中奇怪的地方,好吗?<BR>幼儿:好!<BR>2、出示图片,让幼儿找出图片上奇怪的地方。(请两到三个小朋友简单说一下,引起他们的兴趣。)<BR>3、引出歌词:<BR>老师:其实呀这幅图画还有好听好玩的歌呢!小朋友们想听吗?<BR>幼儿:想!<BR>4、老师边指着图片边说出歌词(同时配上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并让幼儿说出歌词的乐趣,了解颠倒歌的特点:<BR>老师:老师刚才在说歌词的时候,发现呀有几个小朋友在笑,那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们在笑什么啊?让我们也分享分享你们的快乐啊!<BR>幼儿:兔子应该是短尾巴的,但这里却说它是长尾巴了。<BR>幼儿:松鼠应该是长尾巴的,兔子才是短尾巴的。<BR>……<BR>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得真好!其实啊颠倒歌就是把事物的特征往反发向说。像刚刚小朋友说的,兔子的尾巴应该是短的,但是在刚才的颠倒歌里却把它说成是长的了!<BR>5、引出完整的《颠倒歌》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学习《颠倒歌》。<BR>老师: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歌词的快乐,那小朋友们想不想学习这首颠倒歌啊?<BR>幼儿:想。<BR>(老师带领幼儿学习两到三遍颠倒歌,让幼儿尝试自己说出来,老师从旁适时提醒。) <BR>活动迁移: <BR>6、让幼儿将图片上颠倒的地方重新组合,使其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征。<BR>老师:前面我们小朋友都找出了图片上颠倒的地方,那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帮老师重新组合一下,让它们跟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的一样啊?<BR>7、让幼儿尝试仿编歌词,但不做进一步学习<BR>老师:小朋友们,颠倒歌好玩吗?<BR>幼儿:好玩!<BR>老师:那想不想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也来编一编歌词啊?<BR>幼儿:想!<BR>老师:其实啊我们就可以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特征来编啊。像小松鼠的耳朵短,兔子的耳朵长,那我们就可以这样编啊“小松鼠耳朵长,爱吃萝卜和白菜;小兔子耳朵短,见了松子笑哈哈”。<BR>延伸:<BR>让幼儿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特点。<BR>老师:今天小朋友的眼睛真厉害!把颠倒歌里的错误都找出来了!<BR>看来我们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以后我们小朋友也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小眼睛来观察事物哦!</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