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阅读公开课:兑换节—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p><STRONG>(一)内容简介</STRONG></P> <P> 瓜7天可是个特别的Et子!因为今天是对换节,大人和小孩要互换角色:小孩去上班,大人上幼儿园;小孩做早饭,大人睡懒觉;小孩当老师上课,大人听故事玩游戏……一切都变了样!一切都乱了套!</P> <P><STRONG>(二)主题分析<BR></STRONG> 故事通过讲述在对换节里大人和小孩角色对换后发生的有趣事情,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大人很辛苦!也让大人们清楚,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次对换引发了互相尊重、体谅的思考。</P> <P><STRONG>(三)情节分析<BR></STRONG> “你知道对换节吗?对换节这天,大人和小孩要对换一下……"看似平淡的描述,却带来了爆炸性的效应,一下子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下文。<BR> 对换节开始,大人小孩对换,什么都对换了。在空间的切换中,我们看到了大人和小孩在各自的对换空间里不同寻常的言行,禁不住为这样的对换投去惊奇、关注、好玩……的眼光。<BR> 最动人的一幕在最后,当角色对换后一切乱了套,对换节也在此时敲响了结束的钟声。但同时开始的却是大人和小孩心意相通的浓浓情感。看似无稽的节日,却有着丰厚的收获!</P> <P><STRONG>(四)角色分析<BR></STRONG> 故事第一页上大人和小孩的表情是相反的:大人愁眉苦脸,小孩喜笑颜开。这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大人要面对生活的诸多事情,难免愁肠百结;小孩生活在自己单纯的小天地里,心无城府。<BR> 随着对换节的开始,两种角色的表情也对换了:大人始终面带微笑,小孩开始哭丧着脸。大人在小孩的天地里单纯又快乐,小孩在大人的世界里举步维艰,这是互相体谅的基础。 最后一页,大人和小孩都笑颜相对,这是在经历了对换后,彼此在相互了解后迸发的尊重与体恤,让读者体味到作者的心意。</P> <P><STRONG>(五)图画分析<BR>1、画面的构图和排列<BR></STRONG> 本书在画面布局上,凸显角色形象,淡化和简化背景,让读者清晰地发现角色动作和表情的变化,使主题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BR><STRONG>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BR></STRONG> 故事在许多图片上,都有一些炫目的一抹红:红色的屋顶、背心、被面、汽车、衣服墙壁、木马、化妆品、嘴巴、消防龙头、太阳、游泳圈等,强调了这个节日的喜剧效果,也让读者感受到故事最后大人小孩互相体谅的浓浓情意。</P> <P><STRONG>(六)语言分析 <BR></STRONG> “玩啊,玩啊……”忙呀,忙呀……,”故事中出现了多次这样的重复句式,<BR>人小孩角色对换后的动作与心理对比更加突出。<BR> “哈、啊、哇"这些感叹词的运用,强调了对换后的结果,可以让幼儿模仿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P> <P><STRONG>(一)活动设计1<BR>1.设计意图</STRONG><BR> 故事中有“对换节”,小孩子可以做大人做的一切事情。我们可不可以像故事内容一样,也来过一次“对换节”?扣老师对换!让幼儿说一说最想做的老师的事情,做一做平时不能做的老师的事情。今天,我们也过“对换节"啦!<BR><STRONG>2.活动目标<BR></STRONG>(1)欣赏故事,感受对换后大人小孩的不同变化。<BR>(2)尝试过自己的“对换节",体验做老师的乐趣与辛苦。<BR>3.活动准备<BR> ·《对换节》图画书,教学课件(PPT)<BR> ·“我最想做的老师的事"调查表<BR> ·根据“我最想做的老师的事”调查表上孩子的想法,准备相应的物品(如老师的工作服、口红、高跟鞋,等等),注意对孩子保密</P> <P><STRONG>4.活动过程<BR></STRONG> (1)讨论交流,理解名字<BR> 一(出示封面)这几个字认识吗?<BR> 一什么叫“对换"?猜猜“对换节"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怎样的节日?<BR> (2)欣赏理解,感受变化<BR> ①出示第2面:<BR> 一对换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BR> (参出示第3~1 5面:<BR> 一对换节里,大人做些什么?<BR> 一大人们开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BR> 小结:对换节里,大人做着小孩的事,他们很轻松、很快乐。<BR> ③出示第1 6~21面:<BR> 一对换节里,小孩子做什么?<BR> 一小孩们快乐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BR> 一为什么他们会不快乐?<BR> 小结:对换节里,小孩做大人的事,一切都乱了套。<BR> (3)大胆表述,体验对换<BR> 一你想过对换节吗?<BR> 一你最想和谁对换?<BR> 一你最想做老师的什么事情?<BR> 一今天我们也来过“对换节”。这里有许多老师的东西,你可以看一看,选一选,试一试,用一用。<BR> 幼儿感受、体验。(教师注意孩子的安全,如孩子穿上老师的高跟鞋走路等。体验的时间可长一些,一日生活中的运动、学习、区角等环节都可)<BR> (4)交流分享,表达表现<BR> ①出示第22~23面:<BR> 一我们的“对换节”结束了,你有何感想?<BR> 一故事里的对换节结束了,大人和小孩又各有怎样的感受?<BR> 一现在,你还想和大人对换吗?为什么?<BR> 小结:有很多大人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还不能做。<BR> ②幼儿表现表达:<BR> 一我知道,你们就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样,很想做大人的事情,很想对大人说说你们的想法。这里也有“对换节”的图书,你们可以把最想做的大人和老师的事情、最想对大人和老师说的话,画下来,说给大人们听。</P> <P><STRONG>(二)活动设计2<BR>1.设计思路<BR></STRONG> “对换节”,这真是一个有趣好玩、充满幻想与挑战的节日。<BR> 对换节中,孩子成了“大人”,就有了大人的烦恼。怎样管教不听话的“孩子”呢,这让当上“大人"的孩子费尽心思,也让他们体会妈妈爸爸教育自己的不容易。<BR> 对换节中,大人成了“孩子”,变得像孩子一样天真快乐,但是孩子做大人的事情只会造成混乱和危险,这也让幼儿体会到现在生活的快乐,感受大人的了不起,渴望努力学习,长大成人。<BR> 对换节中,幼儿换位体验了大人们的情感和烦恼,有助于他们和大人互相理解、互相体贴、互相爱护,彼此相亲相爱在一起。</P> <P><STRONG>2.活动目标<BR></STRONG> (1)欣赏故事,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并大胆想象续编故事。<BR>(2)让幼儿过“对换节”,做大人的事情,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与烦恼。</P> <P><STRONG>3.活动准备</STRONG><BR>辔图画书《对换节》,教学课件(PPT)<BR>镑教室布置“心愿树",树枝上可以挂树叶样子的心愿卡</P> <P><STRONG>4.活动过程<BR></STRONG> (1)说说节日,猜想“对换节”<BR> 一每年我们要过许多节日,你知道哪些节日呢?<BR> 出示《对换节》封面<BR> ~今天是“对换节”,你知道这个节日吗?这个节日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幼儿自由猜想)+<BR> 小结:“对换节"是互相交换的节日,可能是……被交换;可能是……被交换……<BR> (2)欣赏绘本,理解故事<BR> ①讲述故事:对换节的早上。<BR> 一今天是“对换节”,在这一天大人和小孩要对换一下,爸爸妈妈上幼儿园,小孩去上班……早上把爸爸妈妈送进幼儿园,孩子们去上班。<BR> 一在“对换节”这一天,谁和谁会对换呢?怎么换的呢?<BR> 小结:今天就是“对换节”,“对换节”真好玩,大人和小孩对换了,大人去幼儿园做小孩的事情,小孩去上班做大人的事情。<BR> 一“对换节”的早上谁很忙?为什么呢? (孩子们很忙,因为变成“孩子”的大人不听话)<BR> 一故事里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你有什么办法让大人们听话吗?(让孩子们讨论,表达意见)<BR> ②继续故事:大人上幼儿园。<BR> 一大人上幼儿园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幼儿园里爸爸妈妈真是快活极了……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BR> 一幼儿园里大人们做什么呢?平时这些事情都是谁做的呢?谁玩的呢?<BR> 小结:在幼儿园里大人们做着平时只有孩子做的事情:听故事,玩游戏,交朋友,他们生活得很开心!<BR> (3)续编故事:做大人的愿望<BR> ①续编故事。<BR> 一今天是对换节,大人们在幼儿园玩得不错。那么,小孩变成了大人,也有许多事情去做呢! “对换节"里你最想做什么事情呢?(幼儿续编故事)<BR> ②制作心愿卡。<BR> 一请你把最想做的事情记录(或画)在“心愿卡”上面,挂在“心愿树”上,你的愿望可能就会实现。<BR> ⑧讨论结果。<BR> 一你们的愿望今天真的实现了,看看我们的城市会发生什么呢?<BR> 一整个城市都乱套了,几万辆汽车挤在了一起……城市怎么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BR> 一原来孩子们本领还不够大,根本不会做大人的事情,小孩做大人的事情只会给城市带来危险和混乱。大人们要做那么多的事情,真了不起,真辛苦啊!</P> <P><STRONG>(三)活动拓展<BR></STRONG> 1.请爸爸妈妈在心愿卡上记录在“对换节"做“小孩”最想做的事情,请孩子想办法帮他们实现愿望,让他们更快乐。<BR> 2.幼儿可以将自制的《对换节》图书带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说说心声;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对换节”。</P> <P><STRONG>(四)阅读区的活动<BR></STRONG> 在阅读区投放空白《对换节》自制图书,满足孩子倾诉的心理需求。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在班中、家中设定某日为“对换节”。<BR> (王红裕周娟) </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