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鬼鬼盯着你—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p>(一)内容简介<BR> 太郎偷偷养了一只怪兽,这只怪兽叫鬼鬼。鬼鬼的用处可大了,太郎不想吃的东西,鬼鬼全替他吃掉;太郎不爱喝的牛奶,鬼鬼也会替他喝完。爸爸、妈妈、老师都表扬太郎<BR>是个不挑食的好孩子,太郎可得意了。可是,太郎没有想到,怪兽吃了那么多好东西,一天天长大了,可怕的事情就跟着发生了……</P> <P>(二)主题分析<BR> 故事通过讲述挑食的太郎和小怪兽鬼鬼之间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挑食的危害,知道要样样东西都爱吃的道理。</P> <P>(三)情节分析<BR>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起初太郎挑食,不仅有小怪兽鬼鬼的帮忙,还得到了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表扬。正当太郎沾沾自喜、小读者们羡慕不已的时候,情节发生了突变。原本<BR>看似可爱的鬼鬼,随着胃口的增大日益变得强土,并且威胁着因为营养不良而又瘦又小的太郎的生命。这一情节的转变,使小读者原本的羡慕转化为担心和后悔,并引发了对<BR>于“挑食”这个坏习惯的思考。<BR> 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太郎才躲过了危险。随着危险的离去,在和太郎一起经历了“得意、窃喜、担心、害怕、后悔”后,小读者们也暗自下定决定:再也不挑食了,要做一个样样东西都爱吃的健康宝宝。</P> <P>(四)图画分析<BR> 该图画书画面清晰,主题突出,便于中班幼儿进行观察和讲述。<BR> 故事中的第7\8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太郎的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太郎的表情,猜测其不同的心理活动;第1 1、1 2页上有许多细小的符号,告诉读者虽然鬼鬼跑了,可是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想法,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同样也留给幼儿很多想象……开放式的故事结局,更便于将故事延续到生活中,使幼儿自觉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P> <P>(五)角色分析<BR> 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一个叫太郎的孩子是如此真实,他和生活中的大多数孩子一样,拒绝每一样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幸运”的是他有鬼鬼帮忙。当孩子们看到太郎既不用吃自己不爱吃的食物,又能被爸爸、妈妈和老师表扬时,这让他们不仅觉得亲切,更是羡慕。<BR> 接着,故事情节发生了转折,挑食的太郎根本无力和鬼鬼对抗,而那些不挑食的小朋友个个勇敢又强壮。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在这时也随着太郎的经历发生了变化。<BR> 最后,当“鬼鬼还在寻找新的伙伴”时,孩子们都不愿意自己成为下一个“太郎”,而希望自己也能在“什么东西都爱吃”以后,长得更加强。</P> <P>(六)语言分析<BR> 《鬼鬼盯上你》运用了叙事性的语言,教师讲述故事的语言氛围要根据情节的转变而有所变化,时而舒缓、时而紧张,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故事情节的发展<BR>充满期待。<BR> 欣赏故事时,可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引导其完整讲述:“我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以提高中班孩子语言表达完整的能力。</P> <P>(一)活动设计1<BR>1、设计思路<BR> 故事内容对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BR> 活动前,教师可以利用进餐时间仔细观察、了解本班幼儿进食的情况,并与家长沟通,从中获得信息。<BR> 此次活动根据故事线索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从羡慕太郎到渐渐认识到太郎的错误。并创设机会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开始时想和太郎一样,把不爱吃的东西交给鬼鬼,但在思考和讨论中明白: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只有不挑食才会让自己更健康、强壮。<BR> 活动后,教师携手家长共同关注这一问题,和幼儿一起去尝试“自己不爱吃的东西”,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P> <P>2、活动目标<BR> (1)知道每一种食物都有营养,懂得不挑食才会让自己更健康、强壮。<BR> (2)在成人的帮助下欣赏故事,理解并讲述故事情节。</P> <P>3、活动准备<BR> PPT课件</P> <P>4.活动过程<BR>(1)激发兴趣,引发悬念<BR>一(出示第1页,介绍人物。)你看到了谁?<BR>一这个男孩叫太郎,这是他养的怪兽,叫“鬼鬼”。故事的名字叫《鬼鬼盯上你》。<BR>一鬼鬼是太郎最喜欢的朋友。你猜太郎为什么喜欢鬼鬼?<BR>(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BR>④出示第2页:<BR>一太郎为什么喜欢鬼鬼?你看到鬼鬼帮太郎做了什么事情?<BR>②出示第3~1 O页:<BR>一太郎让鬼鬼帮他吃了些什么?<BR>一鬼鬼把太郎不爱吃的东西都吃掉了,妈妈、爸爸和老师还表扬了太郎呢!<BR>⑧播放课件:<BR>一这里的食物,你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BR>二如果你有一只“鬼鬼”,你想让他帮你吃什么?<BR>④出示第11~22页:<BR>一你看到什么?(鬼鬼长大了。)为什么鬼鬼长得这么快?<BR>一后来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呢?<BR>一你觉得太郎能战胜鬼鬼吗?为什么?<BR>一为什么朋友们的力气会这么大呢? <BR>小结:朋友们不挑食、样样东西都爱吃,营养全留在身体里了,所以他们可强壮了。<BR> (3)讨论延伸 <BR> 一(出示第23、24页。)太郎再也不想和鬼鬼做朋友了,他也想和朋友们一样强壮,怎么办呢?<BR> 一太郎把每一样不爱吃的食物都吃了。看看,现在太郎变成什么样了?<BR> 一鬼鬼还在寻找新的朋友,如果鬼鬼找到你,你会怎么做呢?</P> <P>(二)活动设计2<BR>1、设计思路<BR> 第一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了解了挑食的坏处。但是,明白道理和养成习惯尚有差距,所以第二次活动更关注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教师选择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爱吃的蔬菜,引导他们观察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并引发他们品尝各种菜肴的兴致。同时,尝试运用记录、体验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P> <P>2、活动目标<BR> (1)认识一些常见的蔬菜,并愿意尝试自己不爱吃的食物。<BR> (2)知道不挑食才能更健康、更强壮。</P> <P>3、活动准备 <BR> 一些幼儿不喜欢吃的蔬菜,如:芹菜、胡萝卜、生菜、黑木耳等(烹饪好的同种蔬菜和这些蔬菜的小图片) 笔、纸 <BR> 每人两块不同颜色的垫板(红、蓝)、每人一个小碟、一个小勺</P> <P>4、活动过程 <BR> (1)回忆故事,展开话题<BR> 一这是谁?<BR> 一自从鬼鬼走了以后,太郎什么东西都爱吃。瞧,今天他给我们带来了好多菜,你们都认识吗?<BR> (2)观察交流,认识蔬菜<BR> ①观察蔬菜,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 —找一种你认识的蔬菜,告诉身边的朋友这是什么菜,长得什么样?<BR> (集体交流,相互补充。)<BR> ②观看课件,猜猜认认。<BR> 这里有些蔬菜,你知道它们是什么菜吗?<BR> 桌上有这些蔬菜的图片,把你喜欢吃的菜贴在红色的垫板上,不喜欢吃的菜贴<BR>在蓝色的垫板上。<BR> (幼儿操作,互相交流。)<BR> ③品尝蔬菜。<BR> —太郎还带来了很多他亲自烧好的菜,看看是些什么菜?<BR> —想不想尝一尝<BR> —不过,太郎有个要求,每人尝两种菜,一种是你喜欢的,一种是你不喜欢的。<BR>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不仅吃了自己喜欢的菜,就连本来不太喜欢吃的菜也品尝了看来,鬼鬼不会盯上你了。<BR>(3)活动延伸<BR> 把大的白纸铺在地上,好朋友两人一对,一人躺下,一人用笔将朋友的轮廓画在纸上,两人再互相交换。<BR> 每天把自己吃过的菜,用纸、笔记录下来,贴在自己的轮廓内。<BR> 过些日子,再站到轮廓前比一比,看看自己是不是长高、长壮了。</P> <P>(三)活动拓展<BR> 活动后观察幼儿进餐的情况,鼓励他们愿意尝试自己不爱吃的菜肴,并与家长交流,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习惯,也可设计表格进行相关评价。</P> <P>(四)阅读区的活动<BR> 《美味食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可绘画,也可剪贴)自己晚餐的菜肴,第二天介绍给大家。把记录装订成《美味食谱》,可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阅读。<BR>(何洁 王红裕)</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