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弹性的秘密—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P>作者:马桂芳 来源: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实验幼儿园</P> <P>【设计意图】<BR>一个小女孩的辫子散开了,我找了一根皮筋给她扎辫子,其他的小朋友都围过来观看,忽然一个小朋友好奇的问:“老师,皮筋为什么能拉长?”其他的小朋友也七嘴八舌的问:“老师,我裤子上的松紧带为什么也能拉长?”我说:“因为皮筋、松紧带有弹性。”孩子们异口同声的问:“什么是弹性?”望着孩子一双双好奇、求知的眼睛,我决定和孩子一起探索弹性的秘密,了解有关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弹性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P> <P>【活动目标】<BR>1.通过探索活动,发现弹性秘密,了解关于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BR>2.激发幼儿对弹性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操作学习和发现学习,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P> <P>【活动准备】<BR>准备松紧带、弹簧、海绵、皮球、棉花、气球、橡胶等各式各样的弹性物品。</P> <P>【活动过程】<BR>1.看——引发学习动机<BR>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有趣好玩的东西,现在先拿出两件,想请小朋友认认他们叫什么名字?(先拿出松紧带,弹簧让幼儿回答。)<BR>师:现在老师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的观察<BR>把小弹簧放在桌子上,用力压它就矮了下去,松开手,它就恢复原来的样子;用手拉橡皮筋,它就变长了,松开手,也变回原来的样子。</P> <P>2.玩——试试感觉<BR>请幼儿自选弹性物品玩,感知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但不要限制幼儿玩法。)</P> <P>3.讲——发现秘密<BR>(1)请小朋友说说你玩的物品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都能变。)<BR>(2)小交流:你玩的东西是怎样变的?(变大、变小、变长、变短、变高、变矮、变粗、变细。)<BR>(3)小讨论:现在再请小朋友玩玩、试试、想想,说出它们为什么会变?(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体验,讲出原因,允许有不同,做出不同的解释。)<BR>(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玩的皮球、棉垫、松紧带、气球、拉力球、弹簧称等,只要你用力压它、拍它、拉它、吹它,就会变,或者变大了,或者变矮了,或者变长了、变粗了,你一松开手,它就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它们共同的原因是都有弹性。(让幼儿学说“弹性”)</P> <P>4.找――扩散思维,丰富生活经验<BR>师: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例如:松紧带、弹簧、海绵、皮球、棉花、气球、橡胶等。人们也利用弹性材料制作乐器,如风琴、手风琴、钢琴等。<BR>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筋,从多方面想一想,你还看见哪些东西和我们今天玩的东西一样有弹性?<BR>(1)找一找班级、幼儿园内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跳床、轮胎、皮球等)<BR>(2)找一找你身上有那些弹性物品?(松紧带、皮筋等)<BR>(3)找一找你家里有那些弹性物品?(沙发、席梦思床等)</P> <P>5.体验<BR>组织幼儿跳蹦蹦床,玩拉力器,吹气球,再次感受弹性,巩固对弹性的认识。</P> <P>【活动延伸】<BR>让幼儿回家玩玩有弹性的物体。<BR>手工课上让幼儿用有弹性的材料进行小制作。</P> <P>【活动反思】<BR>通过看看、玩玩、找找、讲讲、体验等活动形式,激发了幼儿对弹性现象的好奇心,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弹性物体的特征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