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种子排队(7以内的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p><STRONG>设计意图:</STRONG> <BR>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数学活动中如果仅给孩子以语言讲解,而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强加给孩子,孩子学的很枯燥,久而久之会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俄国数学家欧拉说得好“数www.chinajiaoan.cn学这门学科需要的是观察,也需要实验。”这给了我们一种启示:可以运用操作法来学习数学,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即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技能的一种方法。这种在动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牢固,最不会忘记的知识。 <BR>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现在正值秋收季节,“种子”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熟悉的。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种子排队。 </P> <P><STRONG>活动目标:<BR></STRONG>1、巩固数量,能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BR>2、积极探索,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P> <P><STRONG>活动准备: <BR></STRONG> 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赤豆若干) 记录表</P> <P><STRONG>活动过程: <BR>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STRONG> <BR>1、看看口袋里有什么?(蚕豆、黄豆、赤豆) <BR>2、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P> <P><STRONG>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BR></STRONG>1、现在老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给这些种子分分家 。 (出示记录纸) <BR>2、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三排全排完了,数一数,每排有几颗种子,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BR>3、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BR>4、交流: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BR> 红豆有几颗?(七颗)黄豆有几颗?(七颗)蚕豆呢?(七颗)它们都是七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BR>6、讨论:为什么都是七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BR>7、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P> <P><STRONG>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BR></STRONG>1、观察纸板 <BR>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BR>2、设疑、思考 <BR>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用不同的种子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BR>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BR>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BR>4、交流:讲述操作结果。 <BR>(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BR>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BR>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P> <P><STRONG>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BR></STRONG>1、小结:大小不一的种子,数量相同,排列长短不一样。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数量不同。 <BR>2、想一想,我们到后面墙边,老师用的步子多,还是你们小朋友用的步子多?是吗?呆会我们一起去试一试。 </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