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宝宝感觉综合失调从胎教开始
<p>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统失调?感统失调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有没有预防感统失调的小游戏等。许多家长<dff>表示</dff>,<dff>自己</dff>的孩子有很多“症状”都很像感统失调,只是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并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感统失调。</p><p></p><p>家长张女士:剖腹产的宝宝<dft>必然</dft>都会感统失调吗?为什么剖腹产宝宝更容易感统失调?</p><p>专家:剖腹产宝宝并<dff>不一</dff>定都会“感统失调”,但与自然分娩的孩子<dff>相比</dff>其患“感统失调”的几率要高。正常的生产过程是阴道分娩,俗话说“瓜熟蒂落”,孩子通过骨盆和产道的挤压从母体出来,逐步适应外界大气气压,这个过程使婴儿的皮肤神经和大小关节神经都会受到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刺激,身体灵活协调性自然相对较好。</p><p>剖腹产不属于正常分娩过程,<dff>人为</dff>“剖”去了自然分娩这一过程,孩子的身体和皮肤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则易造成“感统失调”,综合<dft>体现</dft>为自控能力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会导致学习困难。</p><p>家长郭女士:预防感统失调一般应从什么时候开始?</p><p>专家: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应该从胎教开始。在怀孕第五个月开始,会有五个月的胎位<dff>变化</dff>期,这个过程<dft>即是</dft>胎儿的身体在和地心引力互动,协调出固有的平衡能力。如果胎位不正,即使产前调整过来,胎儿出生后的平衡能力已经受到影响。<dff>另外</dff>要随时注意观察婴幼儿行动,如果有易受惊吓、肌肉张力太低、不喜欢被拥抱、躁动不安、易怒、动作发展较慢等种种现象,也可能是感觉统合功能有障碍的信息,家长应多加留意,教育<dft>不光</dft>需要我们的爱心,更需要知识。</p><p>家长王先生:如何判断<dff>自己</dff>的孩子是否感统失调?感统失调的孩子一般都有什么症状?</p><p>专家:判断孩子是否感统失调,方法非常简单。人的感觉统合系统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与运动觉等。一般来说,视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阅读时常出现跳行、<dff>题目</dff>经常抄错等视觉上的错误,在生活中还经常丢三落四;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则多数<dft>体现</dft>为把老师、家长的话当耳边风,同时这些儿童记忆力差;触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心里总有担惊受怕的感觉,<dft>体现</dft>为好动、不安、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甚至怕理发、打针;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做事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将鞋穿反,晕车、无法<dft>驾驭</dft><dff>方向</dff>。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多数不会跳绳、跑步动作不协调和容忍受挫、缺乏自信、笨手笨脚甚至口吃。此外,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表达困难等。大脑的学习有赖于身体感觉的输入,学习后的大脑则发挥其指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p><p>家长夏女士:幼儿园的老师说,我的孩子有些感统失调,不知道感统失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p><p>专家: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学龄前可能<dft>体现</dft>不太明显,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行为上慢慢<dft>体现</dft>出来。感统失调会造成儿童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慧,但由于大脑的协调功能不顺畅从而影响到注意力和记忆力,造成孩子学习能力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障碍,进而出现厌学、逃课、撒谎等行为问题,甚至出现心理及品行障碍,长大后就会延续为人格障碍,成为犯罪的易感人群。</p><p>因为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因此很难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很容易纠正,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孩子已形成的不良习惯和性格障碍会影响<dff>自己</dff>的一生。</p><p>家长吴女士:我儿子好像有些感统失调,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p><p>专家:“感统失调”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建议你先带孩子到专业的机构进行感统评测,一般轻度“感统失调”可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中进行简单训练,中度和重度“感统失调”可到正规专业机构进行有效训练。首先由儿童感觉统合专家测评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特殊研制的玩教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同时,家长也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dft>不但</dft>可以使孩子健康,充满活力,刺激提高孩子本体统合能力,还能纠正孩子的其他统合能力。</p><p>家长董先生:哪些后天因素有可能会引起感统失调?</p><p>专家:引起感统失调的原因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先天因素已无可<dft>制止</dft>时,后天所导致儿童统合失调的原因我们应该多加注意。据相关资料显示:对宝宝摇抱少;婴幼儿期活动不足;对孩子太放纵或干涉过度;未爬行或爬行不足、缺少集体活动;父母忙碌,左脑刺激不足;<dff>保护</dff>过度,限制过多,<dff>包办</dff>代替;溺爱、娇纵;洁癖者的养育;祖父母是传统式教育;长期依赖婴儿床、学步车;缺乏知识、延误矫治、使失调同质化等都有可能造成后天感统失调。</p><p>家长何先生:我女儿 运动能力 特别差,上次检测,专家说好像为本体统合失调,有没有一些在家训练的方法?</p><p>专家:家庭感统游戏训练方案:</p><p>1.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p><p>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p><p>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p><p>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p><p>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p><p><dff>帮助</dff>给予:开始时需要<dff>另外</dff>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dff>帮助</dff>的程度。</p><p>2.时光隧道</p><p>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p><p>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p><p>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B.如果孩子<dff>不合</dff>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把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C.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p><p><dff>帮助</dff>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dft>拔苗助长</dft>。使用食物强化时要注意逐渐撤消。</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