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巧饼制作全过程 传统与美味结合
<p>农历七月七马上就要到了,如今,这个节日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被浪漫地演绎为"中国的情人节",过去的人们,是否在这一天有这样的情愫呢?在这样一个节日里,给孩子们做这道传统的小点心,让他们记住这世代相传的民俗,给他们讲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让他感受节日里的亲情!</p><p>巧饼(巧果)</p><p>原料:面粉250克,糖25克,酵母2克,牛奶125克</p><p>工具:巧饼模(木制)</p><p>做法:</p><p>1. 将面粉,糖,酵母,混合均匀后,加入牛奶,充分揉成光滑的面团(多揉一会儿,组织更细腻),覆盖发酵;</p><p>2. 发酵至1.5倍大时,取出,再充分揉面,排出气泡,重新揉成光滑面团;</p><p>3. 将面团揉成长条形,分切成若干个小剂子;</p><p>4. 将模具内先撒满面粉,转匀再倒出多余面粉;</p><p>5. 将小面剂子放入模子内,按压结实,用利刀沿模子表面平切去多余的面后,再按压结实;</p><p>6. 将模子反过来,敲案板,扣出小面坯;</p><p>7. 依次做完其他;</p><p>8. 平底锅小火加热,将生坯从边缘开始逐个摆入(稍微间隔出一点距离,防止膨胀粘连),最后放入中间位置;</p><p>9. 小火干烙至两面上色均匀即可。</p><p>温馨小提示:</p><p>1. 做巧饼为胶东"七夕"的习俗.巧饼,也叫"巧果",做好的巧果用红线穿起来,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做零食吃.平时,妈妈们可以买来这些可爱的小模具,给孩子们做些讨巧的小点心,变着法子让他们多吃一些主食。</p><p>2. 没有巧饼模,完全可以用月饼模啊,其他你有的小模具,都可以。</p><p>3.面团要多揉,可以使成品组织更细腻松软。</p><p>4. 发酵不能太大,否则会有酸味,万一发过头产生酸味,可以加少许碱面,揉进面团,揉均匀即可。</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