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2:27:03

“开学灾难片”哭天喊地:所谓养育,不过一场相互抛弃

<p>01</p><p>这两天,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级灾难大片,在全国上映,那就是——开学了。</p><p>大片中,最具震撼力的部分,当属那些新入幼儿园的小朋友。</p><p>他们一个个本色出演,全情投入,肢体语言和充沛情感相互辉映,哭声响彻天空,泪水淹没大地 ,让观看的大人们心惊胆战,又牵挂不已。</p><p>不信,请看——</p><p>第一幕</p><p>是谁在泪流满面?</p><p>一个男孩望着教室门口哭着“找妈妈”,其他孩子一听见,都感同身受,悲从心来,大声哭着“找妈妈”。</p><p>找不到妈妈的,不仅仅是小蝌蚪啊。</p><p>我的娃,咱能不能把鼻涕先擦擦。</p><p>第二幕:</p><p>请看我七十二变!</p><p>打着提溜可劲儿哭,扳着教室门框哭,拽着娘的裙子哭,抱着爹的大腿哭……</p><p>那些第一次离开娘的怀抱的孩子,就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孤独。</p><p>小时候,谁不是以为妈妈就是整个世界?</p><p>第三幕:</p><p>你就这样狠心丢下我?</p><p>娘在门口,又是哄,又是抱,又是承诺一放学就带娃吃西餐喝饮料,但娃还是哭得不依不挠。</p><p>送娃千里,终有一别。</p><p>娃,对不起你了!娘再不走,这个月工资就被领导扣完了!</p><p>第四幕:</p><p>谁能看见我受伤的心?</p><p>娘狠心撇下娃,跑出教室后,娃哭得更伤心了。他们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向老师诉苦:“我妈妈不要我啦,我妈妈不要我啦!”</p><p>老师只好安慰娃:“好,好,好,别哭啦,不哭老师给你糖吃啊。”</p><p>一旁,也想妈妈但强忍着没有哭的那个娃,就这样上了人生的第一课:</p><p>会哭的孩子,果然有糖吃。</p><p>第五幕:</p><p>我们之间隔着一扇门。</p><p>不顾年迈差点把校门拽塌的爷爷和外公,撅着屁股透过栅栏寻找孩子的奶奶和外婆,站在教室门口久久不愿离去的老父老母……</p><p>他们用依依不舍的背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相:</p><p>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大人。</p><p>02</p><p>幼儿园上演的史诗级大型灾难片,用哭到心碎、笑出眼泪的形象画面,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个真相:</p><p>离别是件痛苦又常见的事儿;上学是件难受又必须的事儿。</p><p>不仅仅幼儿园的孩子不想上学,其实早已告别幼儿园的小学、中学孩子,也不想上学:</p><p>谁都知道,天天在家疯玩,什么都不干更轻松。</p><p>只是,逐渐长大的他们,更容易面对现实,也更愿意接受真相:</p><p>没有人能永远待在妈妈身边,除非他是巨婴。也没有人愿永远停留在孩童时期,除非他不想长大。</p><p>昨天,第一天正式开学,升入4年级的我娃,一大早起床时,也哼哼唧唧的,我不动声色地看着他穿衣,吃饭,去上学。</p><p>昨天下午,他放学归来,推开门,就跑到厨房抱住我:</p><p>“妈妈,新学期,我要加油干一场啦。语文老师很温柔,数学老师很幽默,体育课也玩得很开心啊。新同桌是很好看的女生呢。”</p><p>我心里忍不住鄙夷地“哼”了一声,但还是拿出老母亲的风范:</p><p>“哇,这么棒啊,妈妈为你高兴呢。”</p><p>早从娃3岁起,我就发现,这世上再也没有比孩子更容易移情别恋的物种了。</p><p>刚开始上幼儿园时,我娃也是哭得要死要活,但很快,他就爱上了幼儿园的美食、游戏和老师,还总拿老师和我比较:</p><p>“妈妈,你为什么就不能像我们张老师那样,涂个红嘴唇?”</p><p>“妈妈,你怎么不像我们李老师那样,烫个黄头发?”</p><p>“妈妈,你啥时候能像我们孙老师那样,说话好听又温柔?”</p><p>他幼儿园毕业后,还经常让我和爸爸带他回校看看。</p><p>他站在幼儿园门口,双手扶着大门,从中间的缝隙看着园内的小朋友,忍不住一阵伤感:</p><p>“再也回不去了呢。那时候真好啊,天天不用写作业。”</p><p>他上小学后,我又接受了另一种命运:</p><p>时时等着被冷落。</p><p>我带他去公园玩,他遇见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看人家聪明又可爱,就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献殷勤,问人家在哪里住在哪里读书,夸人家的拉布拉多如何可爱,完全把我晾在一边。</p><p>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我对此表达不满,他安慰我:“我早晚要喜欢上别的女孩子的。”</p><p>我带他出去旅游,在沙漠,在海边,在草原,他都能第一时间嗅出同伴的味道,然后很快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成一片。</p><p>我背着大包,抓着零食,抱着饮料,像个老妈子一样跟在他屁股后面,不住大声喊“慢点,等等我”。</p><p>他和小伙伴玩到渴了饿了,才会想起我的存在。我就此表达落寞时,他又安慰我:“我都是大孩子了,你有什么不放心的。”</p><p>是的,我有什么不放心的?</p><p>我也摸着心口问自己。后来,我找到了答案:</p><p>除了担心他的安危,更大程度上,我最害怕的,是越长越大的他,正在逐渐抛弃我,正在逐渐挣脱他的母体,正在逐渐尝试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和我分离,遇见更多的人,探索更大的世界,不再把我当成重要的唯一。</p><p>我接受这样的命运吗?</p><p>我问自己。</p><p>看着他越来越宽厚的肩膀,越来越刚毅的眼神,越来越舒展的样子,我告诉自己:</p><p>接受被抛弃的命运。</p><p>这是上帝的旨意,也是妈妈的得体。</p><p>03</p><p>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说:</p><p>好父母的条件之一,是能够忍受孩子长大后,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p><p>孩子越长大,意味着离父母越远。</p><p>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越是长得好的孩子,越会抛弃父母。</p><p>但,有些父母经常会用连自己也不易察觉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被抛弃的宿命。</p><p>是这样的。</p><p>那些被抚养得好的孩子,要去更远的地方,要做有趣的事情,要遇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要创造一个自己世界,就势必会离父母越来越远。因为,他正离自己越来越近。</p><p>这样的孩子,早晚是要抛弃父母的,或者,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孩子,是注定要超越父母,成为自己的。</p><p>所以,被抛弃的父母,也要趁早做好准备,从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和过度期待中,抽离出目光,返回到自身,做好自己。</p><p>这种认知,在我当9年妈妈,目睹诸多人间悲剧后,愈发牢固坚韧。</p><p>当邻居家,那个总是躲在母亲翅膀下的妈宝男,在35岁时第三次离婚,回到父母家中垂头丧气;</p><p>当亲戚家,那个以死相逼去干涉相依为命父亲再婚的姑娘,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也过得一塌糊涂;</p><p>当读者里,那些被大人过度溺爱的孩子,活到40岁还觉得父母不把养老钱给他,就是和他过不去;</p><p>当新闻里,那些明明声称彼此相爱的母子和父子,最终举起屠刀,将对方活活杀死……</p><p>我看见了那些因不愿相互抛弃,而捆绑到一起的父母和孩子,最终在怎样的病态共生里,不得不以冷漠而残忍的方式,相互抛弃。</p><p>没有界限感的他们,把对方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把对方的情绪当成自己的情绪,把对方的独立当成对自己的背叛,直至鱼死网破也要纠葛在一起。</p><p>直到伤害发生,悲剧成殇,结局无法挽回,那个口口声声说的最爱的人,再也不能醒来,多少人才能明白:</p><p>最好的亲子关系是,我是我,你是你。</p><p>你年幼时,我们相互偎依;你长大后,我们各自努力;你回来时,我们静默欢喜。</p><p>04</p><p>我钦佩一种父母</p><p>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p><p>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p><p>照顾和分离</p><p>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p><p>为人父母,我们总会明白:</p><p>我爱你,所以拼尽全力推开你,去读书,去恋爱,去远行,去爸妈没有去过的地方,找到热气腾腾的你自己。</p><p>为人孩子,我们也终将懂得:</p><p>我爱你,所以奋不顾身离开你,去体验,去闯荡,去做梦,用最好的自己,致敬父母的希冀。</p><p>是的。</p><p>所谓养育,不过是一场相互抛弃。</p><p>因为,最深的爱,是我要你成为你自己。</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学灾难片”哭天喊地:所谓养育,不过一场相互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