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就这6句话!
<p>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孩子影响不可谓不大。有的孩子分外出彩,而有的孩子却平淡无奇。</p><p>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影响。</p><p>作为父母,我们当然想让孩子成为那个出彩的人,那么怎么样的家庭教育才算是正确的呢?听晨妈来为大家总结!</p><p>1</p><p>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p><p>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p><p>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p><p>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p><p>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p><p>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p><p>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p><p>2</p><p>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p><p>晨妈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p><p>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p><p>《焦点访谈》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p><p>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p><p>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p><p>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p><p>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p><p>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p><p>3</p><p>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p><p>很多父母将孩子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p><p>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p><p>其实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是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p><p>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p><p>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p><p>当务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p><p>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p><p>4</p><p>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p><p>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来适应。</p><p>据统计,我国有近2023万“闲散”的未成年人。</p><p>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p><p>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p><p>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p><p>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p><p>5</p><p>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p><p>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p><p>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p><p>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p><p>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p><p>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p><p>第三个步骤是建议,有道理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p><p>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最难做到的。</p><p>6</p><p>好成就都是比出来的</p><p>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p><p>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p><p>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p><p>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主人公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p><p>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这种“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p><p>让孩子养成大胸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名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名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