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儿科医院:摧毁2023万家庭,只需要逼退一个医生
<p>前几天,发生了一件大事:</p><p>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公布医闹黑名单,将177人列为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失信行为人,对其联合惩戒。</p><p>近年来,医疗行业的新鲜血液越来越稀缺。</p><p>其中,最为贫瘠的,是跟孩子息息相关的儿科。</p><p>年初人民网的一条微博,刺痛了万千家长的心。</p><p>儿科看病难,人数多,排队时间长,尤其是在流感期间,可能要等10-11个小时才能看上病。</p><p>哭声,闹声,叫骂声,深夜的儿科医院仿佛春运期间的火车站。</p><p>但医院,可比火车站煎熬多了。</p><p>就算有的儿科医院实行着“白+黑+白”的“超人工作制”,也依旧满足不了流感期间患儿的需求。</p><p>我国每年有80万医科生毕业,成为儿科医生的只有300多人。</p><p>在医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p><p>这其间,还存在医生流失。</p><p>2023年至2023年,中国儿科医师流失人数为20230人,占比为10.7%。</p><p>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约为10万人,而医疗机构一年接诊的0-14岁的患儿却多达2.6亿。</p><p>也就是说,平均2023名患儿才能拥有一名医生。</p><p>更意味着,每个医生每天要看100个左右的患儿。</p><p>任凭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啊。</p><p>豆妈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儿科医生越来越少?</p><p>01</p><p>培养时间长,花费成本高</p><p>大家知道培养一个医生要多长时间吗?</p><p>这是我国的医学学制发展历程。</p><p>2023年以后,一名医学生至少需要经历“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培+2-4年专科规培”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p><p>而这十几年下来,一个医生背后的家庭更要为之付出高达20万元的培育成本。</p><p>这么高的成本面前,儿科医生却挣的最少!</p><p>02</p><p>超饱和工作量不成正比的薪资</p><p>医生在外人眼里是个高薪职业,事实却恰恰相反。</p><p>有的医生每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却只能拿到2023多块钱。</p><p>人非圣贤孰能没钱?</p><p>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却是这么低的薪资,确实很难留住人才。</p><p>03</p><p>医闹事件频发</p><p>2023年,中国医师协会曾发布一组数据:</p><p>近6成医务人员受过语言暴力,13%受过身体伤害。</p><p>尤其在儿科,哪怕是扎个针不回血,护士都有可能被打。</p><p>毕竟“在外科看病,你要面对的是一个大人,而在儿科看病,你要面对的是一个儿童和一群大人。”</p><p>朱女士是名护士,某天在给孩子拔针时,有些许出血,孩子哇哇大哭。</p><p>家长房某见孩子哭了,就怼了朱女士一句:</p><p>“你这个拔针的方法不对,你是不是护士啊!这是什么态度,你是不是故意这样!”</p><p>因为当时患者比较多,而且拔针出点血是正常的,朱女士就说:“小孩子拔针是这样的。”</p><p>房某不满意朱女士的态度,接着对其骂骂咧咧的。</p><p>朱女士不想耽误后面患者的病情,就没在意,转身去做别的事情了。</p><p>房某见状,跟在朱女士后面,追了十多米,先是对着朱女士的小腹狠狠踹了一脚,又抓着她的头发按到墙上,一边打一边骂。</p><p>而当时,38岁的朱女士已经有6个月身孕了。</p><p>面对周围人的劝解,房某居然说:</p><p>“怀孕算老几,有本事在家当少奶奶啊!出来做什么护士!”</p><p>“X你妈的,你有什么资格做护士!”</p><p>“把你们院长叫出来,马上给我叫出来!”</p><p>气势汹汹的房某似乎想把朱女士打死泄愤,在被强行拉开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打电话叫人。</p><p>“她扎我儿子,把我儿子都扎出血了,你马上带人过来。”</p><p>而一旁瘫倒在地的朱女士,两眼发黑,站都站不起来。</p><p>随后被确诊为先兆性流产,孩子差点没保住。</p><p>而湖南益阳的某位医护人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p><p>这位医护人员年仅10岁的孩子,在上学途中被患者家属尾随,捅了13刀。</p><p>明明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却连家人的安危都保护不了。</p><p>微薄的薪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再加上没有安全保障的生活。</p><p>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难怪那么多人辞职。</p><p>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未来我们的孩子生病,还有医生治吗?</p><p>答案很悬,因此豆妈想在此呼吁大家,为了我们的孩子,对医生好一点吧!</p><p>04</p><p>关键还是信任</p><p>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医生尚书曾做过一篇演讲,名为《最后的信任》。</p><p>他在其中提到了一个例子:</p><p>任能平是一名尘肺患者。</p><p>2023年1月份,中国首席肺移植专家陈静瑜和他的团队决定为任能平做肺移植手术。</p><p>这也是中国首例,以公益直播的形式进行的器官移植手术。</p><p>由于患者尘肺粘连太严重,血管都长在一起了,所以手术难度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高,尚书甚至直接在节目上承认:“我不会”。</p><p>幸运的是,经过陈静瑜团队十个小时的奋战之后,手术成功了。</p><p>不幸的是,仅仅两天之后,患者就出现了并发症:急性心衰和肺水肿。</p><p>后经抢救无效后死亡,这个结果让人心痛。</p><p>然而患者,患者家属,包括观看直播的亿万网友却给了医生最大的安慰。</p><p>任能平在手术前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不怕死,我想和医生一起搏一搏。”</p><p>死后,患者家属和网友更是对医生表达了最大的理解和信任:“你们尽力了,向你们致敬。”</p><p>大型纪录片《人间世》中有一个因为淋巴瘤导致急性肾衰竭的五岁孩子王天奇。</p><p>因为他的病情十分复杂,很难确诊,更别说治疗。</p><p>但因为孩子父母对医生十分信任,行动上面也高度配合,所以王天奇的治疗过程还算顺利,孩子现在恢复的情况也很好,“和来的时候截然不同的两个人”。</p><p>孩子妈妈说:“人么,肯定就是以心换心,医生怎么样做,我们也看在眼里。”</p><p>是呀,人心换人心,医患关系最重要的还是信任,尤其是对儿科医生而言。</p><p>正如尚书所说:“你就给他一点信任,他就来劲,他就愿意为了你去跟死神拼命。”</p><p>面对没有医德,丧失良心的“黑心医生”,我们要用合法合规的手段,坚定维护自己的利益。</p><p>但在那些负责任,有职业素养,有悬壶济世之心的医生面前,我们更要选择相信,选择配合。</p><p>万万不可因为一个害群之马而对一个行业丧失信心,对全体医生都戴上有色眼镜。</p><p>“向往生,厌恶死”是人的本能,但因为人体构造的神奇,“医学成了一门不确定的科学”,在这些不确定的病情面前,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和医生站在一起。</p><p>“在构建医生和患者信任的这条路上,只要你们愿意迈出1步,剩下那99步,我们医生愿意替你们走。”</p><p>“疾病是一场人类与死亡的对决,绝不会对年幼的孩子心慈手软”。</p><p>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两者本就该站在一起,团结一致抗敌。</p><p>在儿科医生骤减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站在一起,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和支持,给予他们更多的善意和尊重。</p><p>这不是为了别人,这是为了现在正躺在你怀里喊“妈妈”的孩子。</p><p>The end</p><p>PS: 亲爱的,育儿先育己,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你想知道更多的育儿小技巧、辅食优学幼儿网优学幼儿网分享和宝妈答疑,百万妈妈的交流群,就等你啦!</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