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使用PICC导管的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p>严格无菌操作,室内定时空气消毒。</p> <p>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使用透明贴膜粘贴牢固、防止导管移动。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2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p> <p>保持导管通畅,以防堵塞。</p> <p>在导管拔除时要对管端进行培养。</p> <p>每天用肝素液通管一次,剂量5~loU,用3~5ml生理盐水稀释后,1小时内泵入。</p> <p>此导管不能做静脉推注药物用,以防压力过大,导管渗漏。</p> <p>通过观察置管的肢体臂围及导管尖端,了解穿刺部位是否有外渗。</p> <p>如发生因机械性刺激引起的红肿,可用远红外线灯局部理疗。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p> <p>因新生儿使用的1.9F导管,管腔细,因此不能使用此导管进行输血和抽取血标本,以防堵管和形成微血栓。</p> <p>封管时使用正压接头,并采用边推注药液边退针的正压封管方法,以防止血液回流入导管尖端,导致导管堵塞。</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