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2:00:58

婴儿败血症的征象检查及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p>败血症的征象检查诊断:</p> <p>1、病灶感染史。</p> <p>2、起病急、寒颤高热、体温波动大,出汗较多,一般情况进行性衰竭,可有大关节疼痛。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及休克。</p> <p>3、肝、脾肿大,皮肤粘膜淤点,可有黄疸、贫血。</p> <p>4、迁徙性病灶(多见于化脓球菌,特别是金葡菌感染). 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严重感染或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可减少。</p> <p>6、淤点、淤斑涂片找细菌。</p> <p>7、血或骨髓培养阳性,排除污染者可确诊。</p> <p>新生儿败血症检查如下:</p> <p>一、常规检查</p> <p>1、母亲多有产前或临床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等病史;患儿常有脐部感染或皮肤粘膜破损史。</p> <p>2、症状常不典型,可见拒奶,吐奶,苍白,呼吸不规则,腹胀或腹泻,精神萎靡等。如有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和局部感染灶,即应考虑本病。</p> <p>3、血培养2 次或2~3 个标本均有同一细菌,且与药物敏感试验一致。</p> <p>4、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数109 /L或出生3 日后20239 /L;C反应蛋白血沉15mm/h。</p> <p>5、脐血IgM20mg/L,提示为宫内感染可能。</p> <p>二、实验室检查</p> <p>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血白细胞计数109/L,未成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0.2提示有细菌感染。</p> <p>2、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202309/L提示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p> <p>3、急相蛋白 ①C-反应蛋白g/ml提示有细菌感染,②ESR15mm/h。</p> <p>4、血培养检查 血培养阳性可确立病因诊断,疑有感染的患儿均需在入院后用抗菌素前取周围血做培养,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如患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作厌氧菌培养。</p> <p>5、其他部位培养 脐部、尿液、大便或其他局部感染灶的培养。</p> <p>6、放射学的检查 胸部X线检查在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均应进行。</p> <p>7、病原菌抗原检测 如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p> <p>8、部分黄疸儿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可升高。</p> <p>三、辅助检查</p> <p>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 高低不一,也可正常,因此意义不大,但杆状核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比0.2有参考价值。</p> <p>2、培养 最好在用抗生素前作血培养,皮肤消毒和操作必须严格无菌,以免培养出污染菌。如已用过青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迁移性病灶的脓液培养如阳性,有很大诊断意义。</p> <p>3、快速诊断 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p> <p>4、直接涂片找细菌 如疑有宫内感染,于出生后1小时内取外耳道内液体或胃液作涂片找细菌,若阳性表示宫内羊水被污染,但小婴儿不一定发病。</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婴儿败血症的征象检查及诊断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