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2:00:48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及防治方法(11)

<p>免疫球蛋白</p> <p>国外有人主张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p> <p>止血药物的应用</p> <p>由于血小板异常所致出血,可用酚磺乙胺(止血敏),DIC高凝期用肝素,消耗期可同时补充凝血因子和加用肝素,纤溶亢进期可在肝素基础上加用抗纤溶制剂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对羧基苄胺)。</p> <p>对症治疗</p> <p>控制感染:</p> <p>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面应积极控制感染,宫内病毒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参见新生儿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参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的抗生素使用。如在治疗DIC时,除积极控制感染,还要改善供氧、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温等都有助于中止DIC的发展。</p> <p>局部止血:</p> <p>如在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局部置冰袋冷敷使血管收缩以助止血(但需注意保持正常体温),有伤口的用凝血酶、冻干人纤维蛋白原海绵局部敷贴止血。</p> <p>脾切除:</p> <p>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妊娠母亲的产科处理是一重要问题。妊娠期间切脾可致25%胎儿死亡,宜慎重。患儿脾切除是禁忌的。</p> <p>预后</p> <p>血小板数减少增加程度会导致出血与否及出血程度。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轻症预后好,如20239/L(3万/mm3)预后较差,甚至可因肺出血或大量消化道出血而死亡。</p> <p>合并颅内出血存活的小儿易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p> <p>宫内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先天性巨核细胞增生不良及Wiskott-Aldrich综合征,预后较差。</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及防治方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