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1:53:49

小儿脑瘫

<p><h2>什么是小儿脑瘫</h2></p><p>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p><h2>小儿脑瘫的原因</h2></p><p>1、低体重儿(小于2023g):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p><p>2、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p><p>3、脑缺血缺氧: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p><p>(1)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p><p>(2)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p><p>(3)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劲等;</p><p>(4)分娩过程异常:如臀位产、滞产、手术产(产钳)或应用麻醉药等;</p><p>(5)新生儿因素:除窒息外,还有许多心肺功能异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p><p>4、核黄疸:为脑瘫重要原因,随着国产医学的进步,核黄疸引起脑瘫的比例下降。</p><h2>小儿脑瘫的临床表现</h2></p><p>患儿突然僵硬: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感到困难。松软:婴儿的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将他悬空抱时,他的四肢下垂。婴儿很少活动。发育迟缓: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却迟于同龄孩子,可能用身体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儿常用一只手而不用双手。进食差:吸和吞咽差。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闭嘴困难。异常行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笑。</p><p>1.早期症状</p><p>(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p><p>(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p><p>(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p><p>(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p><p>(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p><p>(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p><p>(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p><p>(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p><p>(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p><p>(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p><p>(11)过早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p><p>2.主要症状</p><p>(1)运动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p><p>(2)姿势障碍 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p><p>(3)智力障碍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p><p>(4)语言障碍 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p><p>(5)视听觉障碍 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p><p>(6)生长发育障碍 矮小。</p><p>(7)牙齿发育障碍 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p><p>(8)情绪和行为障碍 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p><p>(9)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p><h2>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h2></p><p>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脑瘫婴儿(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p><p>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p><p>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p><p>2.身体发硬</p><p>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p><p>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p><p>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p><p>4.头围异常</p><p>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p><p>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p><p>6.固定姿势</p><p>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p><p>7.不笑</p><p>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p><p>8.手握拳</p><p>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p><p>9.身体扭转</p><p>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垂体外系损伤。</p><p>10.头不稳定</p><p>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p><p>11.斜视</p><p>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p><p>12.不能伸手抓物</p><p>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p><p>13.注视手</p><p>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p><h2>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h2></p><p>1.综合康复医疗</p><p>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如下:①手术;②矫形器;③水、电、光、声疗法;④语言、交流的治疗;⑤运动功能的治疗;⑥ADL训练。</p><p>2.药物疗法</p><p>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如古立西(脑酶水解片)、螺旋藻片(胶囊)。再就是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如21-金维他。有条件的医院的可交替选择如下注射针剂(作用与片剂一样):脑活素,脑多肽,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等。</p><p>3.中医疗法</p><p>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p><p>4.小儿脑瘫运动疗法</p><p>儿童脑瘫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治疗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方法。</p><p>(1)儿童脑瘫运动疗法的共同目标 ①尽量使用正常方式运动。②使用双侧身体。③在卧、坐、跪和站立时保持伸直位。④日常生活相关的动作和活动。⑤预防畸形。</p><p>(2)各型儿童脑瘫的训练目标 ①痉挛型 放松僵硬的肌肉,避免痉挛体位的运动,预防畸形。②手足徐动型 用手抓握动作训练以稳定不自主的动作,如果异常体位变化不定,按痉挛型的目标做。③共济失调型 改善跪位、站立位和行走时的平衡能力,稳定地站立和行走,控制不稳定的抖动,尤其是双手。</p><h2>小儿脑瘫康复训练</h2></p><p>1、翻身训练:让患儿体会侧卧位的感觉,这也是诱导孩子翻身的一个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p><p>2、智力训练: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脑瘫孩子与正常孩子生活在一起,避免心理障碍。</p><p>3、坐起训练:通过单手提拉和支撑进行坐起的训练。</p><p>4、爬行训练: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脑瘫患儿进行爬行训练,不仅能改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而且可使患儿的上下肢动作变得协调,运动和姿势显得更对称。爬行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患儿在俯卧位时可抬头,以及在患儿掌握了用双上肢可负重的基础上。</p><p>5、语言训练:语言治疗要在严格的评定基础上进行,常用训练的方法:游戏疗法,手势符号的训练,未学会语言符号患儿的训练,语言符号,词汇的扩大,词句训练,表达训练。</p><p>6、抬头训练:用手轻轻扶助头部,让孩子感受正确的体位。</p><p>7、颈部训练:让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p><p>8、肢体训练:进行肢体旋转锻炼,一只手放在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拧着持续压迫。</p><h2>如何预防小儿脑瘫</h2></p><p>1、出生前的预防</p><p>(1)实行婚前保健:普及产前筛查,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性卫生、生育和遗传病知识的指导;有关婚配、生育等问题的咨询及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提出医学意见。</p><p>(2)搞好孕期保健:健康教育,定期产前检查;增加营养;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等。避免产前感染和服用禁忌药,不接触X线、化学毒物品等。加强孕晚期劳动保护,减少早产。</p><p>2、围产期的预防</p><p>(1)提高农村地区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儿科医生产时监护。</p><p>(2)合理使用缩宫素,普及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p><p>(3)避免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p><p>(4)预防窒息和颅内出血。</p><p>(5)防治高胆红素血症。</p><p>3、出生后的预防</p><p>(1)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①实行住院分娩。②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皮肤。③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清洁。④密切观察黄疸的消长。⑤注意观察前囟。⑥实行母乳喂养。</p><p>(2)建立高危儿档案,开展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定期体检(1—2月1次)同时,做Vojta姿势反射检查。</p><p>(3)正确对待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抽取少量脑积液用于检查,以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从而减少颅内疾病后遗症的发生。为此家长应密切配合,共同为患儿的健康负责。</p><p>(4)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p><h2>小儿脑瘫的饮食</h2></p><p>下面介绍几种有健脑益智作用的水果:</p><p>1、核桃肉:核桃肉是健脑益智的精品,核桃肉能增强脑力,对延缓大脑的衰老有积极作用。</p><p>2、桂圆:主要功能主开胃益脾,养血安神,补虚长智。</p><p>3、花生:花生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还含有维护脑组织、神经系统不可缺少的卵磷脂、脑磷脂,能强化大脑功能,聪明强志。其它所含的三四十种有益元素,均有益智作用。</p><p>4、荔枝:荔枝素来被认为是养脑良品,具有通神益智,补脑填髓,养心神,益脾胃,补气血的作用。</p><p>5、葡萄:葡萄有良好的滋补作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1、B2、B6、C、E等,还含有10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因此常食本品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有补益之效。,</p><p>6、橘子:橘子也是良好的养脑果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C、A等,被誉为维生素的宝库。橘子又是一种碱性食物,可以消除食用过酸食物的危害。</p><p>7、大枣:大枣又称红枣,为益气血、补胃的要药,也是安神强志健脑的佳品。大枣的维生素含量十分可观。大枣还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和钙、磷、铁等,这些对大脑均是有益的。</p><p>8、莲子:莲子具有养神益智、清心、补脾固肾的作用,为补身养脑食品,许多益智健脑的饮膳中都有莲子一物。</p><p>9、芡实:芡实具有强记强志、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的作用。</p><p>10、杏仁:中医将杏仁用来袪痰止咳润肠,其实杏仁不仅是治肺良药,也是健脑佳品。杏仁还含有一种含碱量相当高碱性食物,这对身体健康也有积极作用。</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