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p><h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原因</h2></p><p>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的异常的子宫出血。产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原因主要有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子宫和子宫内膜因素等等。</p><p>1、心理因素</p><p>不良精神创伤导致。</p><p>2、HPO轴功能失调</p><p>包括生殖激素释放节律紊乱、反馈功能失调、排卵和黄体功能障碍。</p><p>3、内分泌和代谢紊乱</p><p>如缺铁、贫血、再障性贫血、血液病和出血病、糖尿病、甲状腺和肾上腺疾病。</p><p>4、子宫和子宫内膜因素</p><p>包括螺旋小动脉、微循环血管床结构和功能异常,内膜甾体受体和溶酶体功能障碍,局部凝血机制异常,和前列腺素TXA2、PGI2分泌失调。</p><p>5、医源性因素</p><p>包括甾体类避孕药、宫内节育器干扰正常HPOU轴功能。某些全身疾病的药物(尤以精神、神经系)可经神经内分泌机转影响正常月经功能。</p><p>6、营养不良因素</p><p>爱偏食的女性朋友更容易患此病。</p><h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状</h2></p><p>产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状表现为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经血量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根据排卵与否,通常将功血分为无排卵型及排卵型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约占80~90%。</p><p>一、无排卵型功血</p><p>临床表现:闭经一段时间后发生出血,出血亦可为无规律性,量的多少与持续及间隔时间均不定,有的仅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大量出血时,可造成严重贫血。</p><p>临床特点:因为无排卵,故无黄体形成,体内亦无孕酮分泌。雌激素水平随着卵泡的发育及萎缩而增减。当雌激素水平不断增多时,子宫内膜继续增生,这时不发生出血,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时,可发生撤退性出血。临床表现可能闭经一段时间后发生出血,出血亦可为无规律性,量的多少与持续及间隔时间均不定,有的仅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大量出血时,可造成严重贫血。由于雌激素刺激,子宫可稍大,质较软,宫颈口松,宫颈粘液透明、量多,可呈不同程度的羊齿状结晶,或不典型结晶。基础体温单相型。子宫内膜活检多为单纯性或囊性增生,偶可见腺瘤样或不典型增生。有时也可呈萎缩性变。孕激素测定停留在增殖期的基础水平。</p><p>二、排卵型功血</p><p>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经血量可无变化。</p><p>临床特点: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大都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的恢复期中。一般来说,育龄妇女的性腺轴应该处于稳定状态,发生异常的子宫出血多数是器质性病变,如炎症、赘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也有时出现在更年期。可分为黄体功能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两种。</p><p>1、黄体功能不全</p><p>可因排卵前雌激素分泌不足,致黄体发育不良而过早萎缩。黄体发育不全时,则分泌功能欠佳,使孕酮分泌量不足。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经血量可无变化。经前期子宫内膜活检可见腺体分泌不良或不均。间质水肿不明显。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上升缓慢,黄体期较正常短,一般在10天左右。由于孕期不足,往往形成不孕或早期流产。</p><p>2、黄体萎缩不全</p><p>黄体发育多良好,功能可因黄体未能及时全面萎缩而持续过久。孕酮量分泌不足,但分泌时间延长,此时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血时间延长,经血量增加,但月经间隔时间仍多正常,在经期第2、3天量多,以后淋漓不净可长达十余日。如在月经第5、6天取内膜,仍见有分泌反应,可为诊断依据之一。基础体温双相型,常在排卵后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偏低,且升高后维持时间不长,以后缓慢下降。</p><p>三、其他常见症状</p><p>1、不规则子宫出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其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血量增多,流血时间,出血量及间隔时间都不规律,往往在短时间的闭经后,发生子宫出血。</p><p>2、月经过频:流血时间和流血量可能正常但月经周期缩短,一般少于21天,可以发生于各种年龄的妇女。</p><p>3、月经过多:一是经血量多,尤其第二三天更多,伴有血块,1次月经失血总量达500-600毫升,周期正常。二是经期延长,需10-20日经血方可干净,经量不—定多。</p><p>4、月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期中间出现子宫出血,流血量少,常不被注意,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12-16天,持续1-2小时至1-2天,很少达到月经量。常被认为是月经过频。</p><p>5、绝经期后子宫出血:闭经1年以后,又发生子宫出血,出血量少,点滴而行,但由于绝经期后子宫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故应到医院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p><h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h2></p><p>产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主要以了解卵巢功能(排卵和黄体功能)和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变化。</p><p>一、诊断性刮宫</p><p>诊断性刮宫可了解子宫内膜反应,除外宫腔内病变及达到止血的目的。青春期患器质性病变或恶性疾患者罕见,一般不需采用诊断性刮宫来协助诊断。欲监测排卵应于月经前1~2天或行经头6小时内诊刮。欲确定功血类型,则应于行经第五天后诊刮。诊刮兼有诊疗双重意义,故必须彻底全面,尤应注意两侧宫角部,刮出物全部送检。除未婚少女外,诊刮是功血诊疗必行步骤。</p><p>二、排卵和黄体功能监测</p><p>1、基础本温(BBT):双相型曲线提示有排卵,高温相缩短(《8天)或不稳定见于黄体功能障碍。单相型曲线提示无排卵。</p><p>(1)无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呈单相型</p><p>(2)黄体功能不全: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上升缓慢,黄体期较短。</p><p>(3)黄体萎缩不全: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体温下降延迟或逐渐下降。</p><p>2、阴道细胞学和宫颈粘液功能(数量、粘稠度、拉丝度和结晶型)检查:评估排卵和黄体功能。</p><p>3、激素测定:可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情况。包括:FSH、LH、PRL、E2、P、TO、17KS、17OHCS、T3、T4等。</p><p>4、超声检查:观察卵泡发育、排卵和黄体情况,并排除卵巢肿瘤。</p><p>三、血液和凝血、纤溶功能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球压积、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铁测定和必要时骨髓穿刺检查。</p><p>四、其他检查:甲状腺、肾上腺及肝功能,以除外由这些疾病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p><h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h2></p><p>因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包括两种,即无排卵型和排卵型,因此治疗上也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p><p>一、无排卵型功血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调节周期、促排卵治疗、遏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手术治疗等。</p><p>1、一般治疗:</p><p>(1)改善全身情况,贫血重者输血;</p><p>(2)保证充分的休息;</p><p>(3)流血时间长者,用抗生素预防感染;</p><p>(4)应用一般止血药物。</p><p>2、药物治疗:止血方法包括激素和药物疗法。</p><p>(1)联合用药:</p><p>①出血量不太多,仅轻度贫血者:月经第一天即口服复方低剂量避孕药,共21天,停药7天。28天为一周期。连续3-6个周期</p><p>②急性大出血者:复方单相口服避孕药物,每6-8小时一片,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一片),共21日停药。</p><p>③三合激素:雌孕激素联合的基础上加用雄激素,以加速止血,如三合激素(黄体酮12.5mg,苯甲酸雌二醇1.25mg,睾酮25mg)肌注,每8-12小时一次,血止后逐渐递减至维持量(每3日一次),共21日停药。</p><p>3、调节周期:</p><p>即在止血治疗的基础上,模拟生殖激素节律,以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促使子宫内膜周期发育和脱落,改善HPO轴反馈功能,停药后可出现反跳性排卵和重建规律月经。</p><p>4、促排卵治疗:</p><p>适用于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及育龄妇女功血希冀生育者,青春期及更年期患者一般不提倡使用。促排卵治疗可从根本上防止功血复发。</p><p>促排卵治疗以生殖激素测定为指导,适当选择促排卵药物和配伍:</p><p>①CC-hCG;</p><p>②hMG-hCG;</p><p>③GnRHa脉冲疗法;</p><p>④溴隐亭疗法等。</p><p>5、遏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p><p>防止癌变,诱导绝经,适合于更年期无排卵功血伴内膜增生过长(腺囊型/腺瘤型),或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者。</p><p>6、手术治疗:</p><p>适合于激素或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者。</p><p>(1)刮宫:</p><p>除未婚妇女,无论有排卵抑或无排卵型功血出血时,刮宫均可迅速而有效地止血兼有诊治双重意义。刮宫应彻底,刮出物全部送病理检查。并依内膜病理于术后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p><p>(2)子宫内膜去除术:</p><p>仅用于顽固性功血,尤其施行子宫切除术有禁忌者</p><p>(3)子宫切除术:</p><p>因功血行子宫切除术约占子宫切除术的20%,严重贫血者可施行子宫切除术。</p><p>二、排卵型功血的治疗:原则是抑制月经过多,辅佐黄体功能,调整周期,防止复发。包括抑制月经过多、子宫内内膜不规则脱落治疗、辅佐黄体功能等。</p><p>1、抑制月经过多:</p><p>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治疗:</p><p>自排卵后第1-2日或下次月经前10-14日开始,每日口服甲羟孕酮10mg,连续10日,有生育要求可肌注黄体酮。</p><p>3、辅佐黄体功能:</p><p>(1)促进卵泡发育:黄体功能不足。</p><p>(2)氯米芬50mg,月经周期第5天,共5日。</p><p>①黄体功能刺激疗法:于基础体温上升后开始,隔日用hCG2023U,共5次,延长黄体期。</p><p>②黄体功能替代疗法:排卵后,黄体酮10mgqd im,共10~14日,补充孕酮分泌不足。</p><p>(3)后半周期雌—孕激素合并疗法。</p><p>(4)溴隐亭疗法。适用于合并高泌乳素血症者,从月经周期第五天开始口服溴隐亭2.5mg/d。</p><p>(5)地塞米松疗法。适用于合并高雄激素血症者,0.5mg/d。</p><h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后饮食</h2></p><p>产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p><p>1、参枣鸡汤:边条参10克(切片),大枣30克(去核),童子鸡 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同人炖盅内,炖至鸡熟烂服用。</p><p>2、石榴皮煎:酸石榴皮50克,党参30克,北芪30克。水煎,取汁去渣,加蜜糖适量饮服。每日2次。</p><p>3、人参炖甲鱼:甲鱼1只(去肠杂)洗净切块,人参3克,一齐放人炖盅内,炖至甲鱼熟烂服用。</p><p>4、桂圆大枣枸杞煎:桂圆30克,大枣、枸杞各20克,水煎服。</p><p>5、淡菜龟板瘦肉汤:淡菜50克,龟板20克,瘦猪肉50克。将龟板放人砂锅内加水煮20分钟后入淡菜、瘦猪肉煮熟调味食用。</p><p>6、淡菜芡实汤:淡菜30克,芡实30克,瘦猪肉50克,水煎煮熟,调味佐膳。</p><p>7、马蹄甲(或牛蹄甲)50克烧炭研成细末,每服9克,日3次,淡盐水送下。服用1-3天。</p><h2>产后功能失调性子宫预防</h2></p><p>1、生活方面</p><p>产后女性体力消耗会很大,因此要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做到有张有弛,避免过度劳累。</p><p>2、饮食方面</p><p>加强膳食调节,增加富含蛋白质、铁与维生素的食物,如肉、蛋、奶与新鲜蔬菜、水果等。合理膳食既有利于改善产后女性机体代谢,增强体质,又有利于增强血红蛋白含量,减轻贫血程度。</p><p>3、心理方面</p><p>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p><p>4、卫生方面</p><p>除了要预防全身疾病的发生外,预防功血还必须注意经期卫生。每日要清洗会阴部1-2次,并勤换月经垫及内裤;</p><p>5、天气方面</p><p>产后女性身体比孕前身体要显得虚弱一些,因此要注意随着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被褥,避免过冷过热引起机体内分泌紊乱而致经期延长,出血增多。</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