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数学竞赛教练员谈数学竞赛意义 标签:其他杯赛
<p><strong>导读:</strong>合肥一中数学竞赛教练员浅谈数学竞赛意义。</p><p><strong>优学合肥奥数网讯:</strong>对于数学竞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奥数”,媒体上面出现了不少讨伐的声音,有的教育专家甚至认为数学竞赛之害甚于黄、赌、毒,作为一名中学数学竞赛教练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在这里谈谈自己对数学竞赛一些粗浅的看法。</p><p><strong>如何看待数学竞赛?</strong></p><p>尽管对于数学竞赛的看法存在一些争议,但国内外主流观点认为数学竞赛是对青少年极为有益的课外活动。数学大师华罗庚在谈到数学竞赛时认为数学竞赛对于牢固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拔尖人才,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如果仔细分析媒体上对数学竞赛的讨伐声音,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反对意见反对的并不是数学竞赛本身,而是违背学生意愿强迫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培训以及数学竞赛中的舞弊行为。</p><p><strong>什么样的学生适宜参加?</strong></p><p>参加数学竞赛与参加体育竞赛以及演讲比赛一样,要遵循兴趣优先,自愿原则。对于学生来说,参加数学竞赛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只有对数学真正有兴趣的学生,才能体会到解数学竞赛题的乐趣,而这种乐趣正是支持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动力。这次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中获得好成绩的占玮、牛泽昊、孙元共同特点就是喜欢做题,几乎每个人都有为了一道难题寝食难安,甚至在梦中思考问题的经历。 <strong>》</strong>合肥一中占玮全国数学奥赛夺金入选国家集训队</p><p><strong>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strong></p><p>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多充电,对于给学生讲授的问题要深入研究,让学生感觉到这些数学竞赛题并不可怕,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思考的乐趣,作为教师,要尽自己所能选择好的数学问题给学生讲授,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另外在数学竞赛培训中要难度适中,如果可能的话要进行分层教学,如果讲授的数学竞赛题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多大的学生适合参加数学竞赛活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p><p>笔者认为对于喜欢数学的学生初二可以适当接触数学竞赛,一方面由于目前初中升学压力较小,有一部分对数学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数学竞赛活动;另一方面初二开始接触平面几何、代数恒等变形等知识,在初等数学中平面几何、代数恒等变形以及初等数论是最能体现数学魅力和趣味的内容,让喜欢数学的初中生学习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数学兴趣应该是有好处的。</p><p>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除了参加数学竞赛,也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优秀的数学科普读物,如热心数学教育的张景中院士主编的《走进教育数学》丛书,对于高中学生,可以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参加数学建模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初等数学问题和经典定理进行研究参加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作为教师,在数学竞赛培训中,要坚持教师引导为辅,学生主动思考为主的原则,只有学生自己多思考,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p><p><strong>如何看待竞赛成绩?</strong></p><p>正如数学家王元院士所说的“数学竞赛中没有失败者”,对于在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但同时也应该让他们认识到在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和成为数学家之间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国家一批奥数优胜者正在国际数学舞台上崭露头角,例如2023年国际奥数金牌得主恽之玮、袁新意等已经在相关研究领域作出了非常出色的工作。对于在数学竞赛中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更应该多鼓励,让他们认识到在学习数学中建立起来的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对数学思想的理解远比一次竞赛获胜要重要得多。</p><p><strong>作者简介</strong>:杨颙,博士,副教授,中学期间多次在安徽省和全国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目前担任合肥一中数学竞赛教练员,所辅导学生中有十多人获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二、三等奖,近50人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安徽赛区一等奖。</p><p>合肥一中占玮全国数学奥赛夺金入选国家集训队 </p><p>2023国际青少年数学竞赛决赛试题汇总(3-6年级)</p><p>2023华杯赛月月练第一期试题(各年级汇总)</p><p><strong>更多精彩内容推荐>></strong></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