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20:41:48

在“华杯赛”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标签:华杯赛

<p>尊敬的万国权副主席、黄孟复副主席、卢瑞华老省长、胡德平部长、柳斌主任、各位嘉宾、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p><p>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组委会,向出席今天纪念大会的中央领导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一贯对“华杯赛”的发展给予巨大支持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多年来参与“华杯赛”并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向为“华杯赛”做出奉献的每一位朋友和工作人员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向出席纪念大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名少年儿童的代表和他们的教练员表示热烈的欢迎。</p><p>华杯赛二十周年纪念大会</p><p>今天,我们聚集一堂,隆重纪念“华杯赛”举办20周年,共同分享“华杯赛”发展壮大的喜悦,此时此刻,我们由衷地怀念20年前亲笔为“华杯赛”题写杯名的敬爱的胡耀邦同志,怀念他在“华杯赛”初创时对这项活动给予的亲切关怀和巨大的鼓舞。</p><p>下面我受“华杯赛”组委会委托,就“华杯赛”的历史、成果和未来发展的问题向大会作一汇报。</p><p><strong>一、“华杯赛”的创办和意义</strong></p><p>2023年6月12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日本讲学时因心脏病突发,骤然谢世。华罗庚教授生前非常关心少年儿童,特别重视青少年数学素质的培养,他多次说过:“中华民族是擅长数学的民族,要给喜爱数学的孩子们以表现才华的机会。”我作为当年中国少年报的一名编辑,在华罗庚教授生前曾采访过他并邀请他和张秉贵同志一起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出席“要做八十年代的小主人”主题队会,华罗庚教授亲切勉励同学们从小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理想。通过中国少年报社,华罗庚教授和孩子们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华罗庚教授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崇高的科学家之一。北京市幸福村中心小学五(1)中队的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数学题寄给华教授,信封上还插了一只鸡毛,没想到几天后,华教授就回信了,还附了一首勉励同学们的诗:自幼立下凌云志,长大永怀奋发心,远行始于脚下,登塔必自基层,基础打得牢,万丈高楼建得成!华教授在信中答应孩子们从日本讲学回来,给同学们辅导数学,专门讲讲数学的用途。孩子们多么盼望华爷爷早点回来呀!可是,一个月后,华罗庚教授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孩子们惊呆了,他们站在华教授的像前,手捧着华爷爷的回信,痛哭失声。从那一天起,幸福村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就开始在校园开展数学竞赛活动,纪念敬爱的华爷爷。</p><p>人们在怀念华罗庚教授的时候,对他关爱少年儿童、为帮助少年儿童打好数学基础做实事的境界和行动,非常敬佩也非常感动。我和华教授生前的助手计雷、陈德泉,中国少年报社的老社长沈腴正、总编辑王怀倜,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一致认为,发起组织一项以“华罗庚”名字命名的少年数学竞赛,是对华罗庚教授最好的缅怀和纪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初,由中国少年报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开始了紧张的筹备。举办“华杯赛”的消息刊登在中国少年报上,一百多万少年儿童踊跃参加。一年前给华爷爷写信的孩子们已经升入了北京八十中学,他们也报名参加了第一届“华杯赛”,决心用最好的成绩纪念华爷爷。在筹备第一届“华杯赛”时,我们多么希望一向倡导尊重科学并且特别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胡耀邦总书记能了解和支持这项活动啊,于是由中国少年报社牵头,以竞赛组委会的名义给胡耀邦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我们举办“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的想法,请胡耀邦总书记给予支持并为“华杯赛”题写杯名。胡耀邦总书记收到组委会信的第二天即7月18日就为“华罗庚金杯”题了字。大家望着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华罗庚金杯”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每个人的内心都深深地感受到了震撼——这字里行间凝聚着党的总书记对华罗庚教授和他所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们的深情厚意和真诚尊重,也寄托着老一代革命家对广大青少年成长的无比关怀和殷切期望。华罗庚教授的家属们捐出了华教授生前的最后一笔稿费,制作了一尊金灿灿的奖杯,金光闪闪的球体上,嵌着华罗庚的头像,“SX”是数学两字的汉语拼音字头。六个孩子高举双手托起金球,象征着少年儿童热爱数学,立志用科学创造未来。胡耀邦同志题写的“华罗庚金杯”五个大字镌刻在奖杯的底座上。从此,“华罗庚金杯”就成为了“华杯赛”的象征,成为激励一届又一届参与“华杯赛”竞赛活动的青少年们的最高奖励。</p><p>“华杯赛”的赛制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由中央电视台播发试题,全国的少年儿童都可以坐在电视机前答题参赛,因此这项赛事成为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学科竞赛。复赛由主试委员会统一命题,分别在全国各地组织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第一届“华杯赛”有2023名同学获得一、二、三等奖,第十届 “华杯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同学达到了20230名。</p><p>20年前,也是在人民大会堂,在欢快的鼓乐声中,方毅副总理等领导给全国荣获金、银、铜奖的66名同学颁发了奖牌。获得金牌第一名的陆煜同学将名字刻在了金杯上。方毅副总理勉励大家说:“有一百多万小朋友参加数学竞赛,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表现。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学习华罗庚爷爷刻苦学习的精神,立志攀登 21世纪科技高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源潮在会上讲话说:“这次竞赛在全国少年朋友中受到了热烈欢迎,我们希望把这项生动活泼的竞赛进行下去。”中央电视台将总决赛制成专题节目,在国内外反复播放,极大地扩大了“华杯赛”的影响力。</p><!--分页--><p>“华杯赛”从创办时起,就倡导先做人后做题。把学习华罗庚教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华罗庚献身科学的精神,学习华罗庚刻苦学习、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增进广大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普及数学科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科技人才,作为开展 “华杯赛”活动的宗旨。“华杯赛”是数学竞赛,不是竞赛数学。目的是培养、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孩子们在有主动性的前提下学习,这就大大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有利于在普及数学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和发现数学人才。</p><p>我们特别宣传了华罗庚教授的一段格言: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体操能使你身体健康,动作敏捷。数学能使你的思想正确、敏捷。有了正确敏捷的思想,你们才有可能爬上科学的大山。所以不论你将来做什么工作,数学都能给你们很大的帮助。贵州的吴小明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读了这段格言,我的眼睛亮了,不做体操人就变懒,不做数学头脑就笨。我不当懒人、笨人,要当聪明人。我一定踏下心来,学好数学。”20年来,在千千万万热爱数学的少年儿童心中,“华罗庚金杯”像远航途中的灯塔一样,为他们指引着成长的方向。实践证明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孩子热爱这项赛事并参与进来是与“华杯赛”弘扬华罗庚精神,培养青少年对数学科学兴趣的宗旨分不开的。</p><p><strong>二、“华杯赛”凝聚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strong></p><p>从2023年到今天,“华杯赛”已成功地举办了20年,在神州大地结出了累累硕果。自愿参加“华杯赛”的城市从最初的二十二个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个,参与 “华杯赛”的中小学生达到2023多万人。我们始终坚持把“华杯赛”办成有益于广大少年儿童成长的公益活动,在竞赛活动中“华杯赛”组委会不收取孩子们一分钱报名费、试卷费,20年来我们做到了。因此,“华杯赛”从一问世就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得到各主办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惠州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潮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金坛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政府、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是他们在过去的20年间支持并承办了十届“华杯赛”总决赛,我代表组委会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p><p>回顾“华杯赛”20年的发展,我们真正领悟了胡耀邦同志20年前题写“华罗庚金杯”的深远意义,也领悟了这位高瞻远瞩的伟人为了提升我们民族下一代人的科技素质付出的良苦用心。早在2023年,胡耀邦同志在写给华罗庚教授的一封信中称赞华罗庚教授说:“几十年来,你给予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东西,毕竟超过了自然界赋予你的东西。”在这之前,胡耀邦同志还为华罗庚教授家乡的“华罗庚中学”题写了校名,为“华罗庚诗文选”题写了书名。今天,当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最主要的途径和方式的时候,我们更加景仰胡耀邦同志那种放眼未来的远见卓识。</p><p>胡耀邦同志题写“华罗庚金杯”之后,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同志,团中央等部门的领导,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们都对“华杯赛”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有力的支持。方毅、卢嘉锡、王首道、吴阶平、钱伟长、王光英、万国权、张怀西、李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华杯赛”决赛现场,为获奖的小选手颁奖。担任过团中央书记的李源潮、李克强、刘鹏、袁纯清、孙金龙、赵勇等同志热情赶到“华杯赛”决赛现场,观看比赛,为小选手鼓劲加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省卢瑞华老省长连续六届担任“华杯赛”组委会主任,对“华杯赛”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 “华杯赛”。著名数学家王元院士、杨乐院士、丁石孙教授、曾肯成教授、王寿仁教授、龚升教授、梅向明教授都曾担任“华杯赛”主试委员会顾问,亲自参与审题。在此,“华杯赛”组委会谨向20年来为“华杯赛”给予支持帮助和赞助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表示衷心的感谢。</p><p><strong>三、“华杯赛”倾注了主试委员会专家教授的拳拳爱心和无私奉献</strong></p><p>“华杯赛”主试委员会汇集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中小学特级教师,他们大多数是华罗庚教授的学生,主要来自清华、北大、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著名院校和研究机构。这些专家教授们继承了华罗庚教授的遗愿,把弘扬华老精神,普及数学科学,为祖国培养人才当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他们20年来在百忙的科研间隙中,精心为“华杯赛”设计最具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竞赛题。他们已经为“华杯赛”奉献了十一届的命题。在命题过程中,专家教授始终贯彻了“普及性、趣味性、新颖性”相结合的命题原则,使竞赛的难度不超过教学大纲,竞赛的题目与课堂教学不相重复,孩子们一致夸赞教授的命题是“活而不死难,巧而不偏。”既让孩子们跳一跳够得着,又能启迪和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数学在未来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华杯赛”构筑了一座资源丰富的命题库。20年来,主试委员会的专家教授对“华杯赛”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的奉献精神是可贵的。他们对历届获奖孩子的解题能力都给予了热情的评价,他们夸赞获奖选手年龄小,水平高,脑筋灵活。他们告诉孩子们:数学是一门活泼的课,它不喜欢背考题、背答案的孩子。相反,它总爱和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不管是谁,只要动脑,数学就会帮他长出翅膀。请允许我在此向所有担任过“华杯赛”主试委员的专家教授们表示敬意和感谢!</p><!--分页--><p><strong>四、“华杯赛”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广泛持久的宣传</strong></p><p>20年来,中央电视台等一大批新闻媒体为宣传“华杯赛”、扩大“华杯赛”的社会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家可以看到,每一届“华杯赛”都是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放初赛试题,并制作和播出总决赛及颁奖大会的电视专题片。他们派出最强力的导演、摄制组及节目主持人,不断开拓创新,生动反映华罗庚教授的精神,反映数学的趣味,反映孩子的互动,使电视节目一届比一届办得更生动、更精彩,收视率越来越高,成为全国学科竞赛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也成为“华杯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中国少年报从50年代就开始向小读者宣传介绍华罗庚教授,20年来,中国少年报和中国中学生报为了配合“华杯赛”开辟专版、专栏,进行大量的人物专访,赛事报道,试题解答,格言选登,把孩子们带进有趣的数学王国,使中小学生认识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帮助更多的孩子掌握数学这把智慧的金钥匙。</p><p>此外,中国教师报、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华杯赛”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20年来,“华杯赛”的成功与发展与新闻媒体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组委会对长期以来热情支持和大力宣传“华杯赛”的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p><p><strong>五、感谢华罗庚家属和胡耀邦同志家属对“华杯赛”的鼎力支持</strong></p><p>20年来,华罗庚教授的家属们一直全力支持“华杯赛”的发展,他们不仅捐赠了“华罗庚金杯”,而且亲自担任组委会副主任并参加主试委员会的工作,对“华杯赛”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也给予了大力协助。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华罗庚教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关心少年儿童的遗风,他们是“华杯赛”的坚强后盾。为了更好地推动“华杯赛”的发展,华罗庚教授家属将已经注册的有关华罗庚名称的使用权授权给“华杯赛”组委会,并且支持“华杯赛”组委会与惠州签订未来十年的合作协议。华罗庚教授的家属还一致同意惠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在惠州建一所华罗庚学校的请求,双方已在昨天晚上举行了签约仪式。20年来“华杯赛”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华罗庚教授家属都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这项公益事业,为“华杯赛”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p><p>此外,长期以来,胡耀邦同志的长子胡德平同志也一直关注和支持着“华杯赛”活动,今天,他在百忙中前来出席纪念“华杯赛”的盛会,并将发表讲话,在此之前他还专门为“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珍藏版画册写了序言。</p><p>在此,请允许我向华罗庚教授的家属和德平同志表示真挚的敬意和感谢!</p><p><strong>六、感谢各主办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各参赛城市的积极配合</strong></p><p>20年来,“华杯赛”成功地举办了11届,中国少年报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华罗庚实验室、中国教师报等各主办单位,为“华杯赛”的发展和壮大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贡献了各自的资源。</p><p>在历届“华杯赛”过程中,各个参赛城市也都对竞赛给予了高度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精心组织本地中小学生开展初赛和复赛,有的城市还安排出用于竞赛的专项经费,保证了每一届“华杯赛”竞赛秩序良好,竞赛组织过程周密、严谨。“华杯赛”20年来的成功,是主办单位和全国近百个参赛城市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所有参加“华杯赛”的老师和同学们勤奋与智慧的结晶。在此,让我们向所有参加过“华杯赛”活动的同志们、老师们和同学们表示敬意和感谢!</p><p><strong>七、感谢港澳台教育界对“华杯赛”的积极参与和热诚支持</strong></p><p>随着“华杯赛”的成长和壮大,“华杯赛”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影响也不断提升。香港已经建立了由林建华先生担任主席的“华杯赛”香港赛区组委会,组织适龄中小学生参加到“华杯赛”中来,在第十届“华杯赛”总决赛上,香港选手获得了小学组金牌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此后又在日本少年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今年8月中旬,将在香港举办首届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有24支国内代表队和特邀新加坡、菲律宾两支国外代表队参赛;澳门学生联合总会把参加“华杯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且得到了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的赞扬和支持;黄世荣先生带领台湾六个城市的代表队参加了第十届“华杯赛”,并将于今年9月在台湾接待有“两岸四地”代表参加的“教育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此外,“华杯赛”还得到港澳台许多关心青少年教育的有识之士和社会团体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得到港澳政协委员香港创域集团总裁蒋宜真先生、香港英正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少光女士对“华杯赛”提供的支持与帮助。</p><p>在此我代表组委会对参与和支持“华杯赛”的港澳台同仁和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p><p><strong>八、诊视“华杯赛”的丰硕成果,开创“华杯赛”的美好未来</strong></p><p>20年过去了,许多参加“华杯赛”的选手如今已经成为了博士、硕士。第一届“华杯赛”金牌选手陆煜,202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深造,2023年获得博士学位;邵亦波获得“华杯赛”金牌时,还只是11岁的小学生,6年后以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毕业后被世界著名的麦肯锡公司和波士顿集团聘请,现在是易趣网的创办人。还有一大批获得“华杯赛”金牌、银牌、铜牌的选手现在分别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大学学习。实践证明,“华杯赛”为提高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增强青少年对数学的兴趣,更好地普及数学知识,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积极的作用,因而“华杯赛”赢得了广大青少年、家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也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同志的肯定与支持。“华杯赛”的开展还扩大了祖国大陆与台湾及港、澳地区少年儿童之间的交流,增进了“两岸四地”中华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2023年举行的第十届“华杯赛”总决赛上,台湾、香港、澳门的少年选手与祖国内地的同学同台竞技,切磋学数学、用数学的本领,气氛之热烈,场面之感人,堪称前所未有。中央统战部的网站上报道了这一盛况。不仅如此,“华杯赛”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多次组队参加比赛,“华杯赛”获奖选手也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国际青少年数学竞赛,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今天,“华杯赛”不仅成为引导和鼓舞我国广大少年儿童勇攀科学高峰的一面旗帜,而且成为连接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中国与世界之间少年儿童交流和友谊的纽带。</p><p>20年来,敬爱的胡耀邦同志对“华杯赛”的关怀始终鼓舞和鞭策着我们。今天,在“华杯赛”成功举办20年之后,我们可以告慰胡耀邦同志,他率先支持的“华杯赛”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条件,今后“华杯赛”将立足更坚实的基础和新的发展平台。广东惠州市人民政府继去年成功地举办了第十届“华杯赛”总决赛后,市政府、市人大做出重要决策:今后惠州市将连续举办10年“华杯赛”以科教兴市为动力,惠州将建设成为华罗庚数学教育基地&华杯赛大本营。在未来10 年里推动“华杯赛”更加健康持久地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华杯赛”,让更多的境外代表队参加“华杯赛”,使“华杯赛”向着更高水平的国际青少年数学赛事的目标大步迈进。</p><p>面对“华杯赛”未来的美好前景,我们要把纪念胡耀邦同志为“华杯赛”题词和“华杯赛”举办20周年作为“华杯赛”新的发展起点,继续高举华罗庚的旗帜,弘扬华罗庚的爱国主义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更多的青少年成长为祖国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做出我们的贡献。这将是“华杯赛”,也是我们大家,对华罗庚教授最好的纪念。</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华杯赛”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标签:华杯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