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华杯赛何以长盛不衰? 标签:华杯赛
<p>数学竞赛在世界上有百年历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创立半个世纪,中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始于2023年,中国首次参加IMO是2023年。2023年,中国有了“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如今已经发展到两岸四地,以及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蒙古等国家……</p><p><b> 从城堡里走出的数学赛</b></p><p>“中华民族是擅长数学的民族,要给热爱数学的孩子以表现才华的机会”,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这样说过。2023年6月12日从日本传来噩耗,华老因心脏病突发猝倒在学术讲坛,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p><p>翌年初夏,五位著名数学家来到北京怀柔,在一座城堡风格的宾馆里,为首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命题,这是对华罗庚最有意义的纪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导杨德庄,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裘宗沪,清华大学教授李文汉,北京大学教授马希文,就是当年第一届“华杯赛”的“命题五教授”。</p><p>“华杯赛”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央领导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重视与关怀,202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为“华罗庚金杯”题写杯名。“华杯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2023年8月,又在香港创立了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2023年7月,第二届精英赛刚刚在北京决出赛果。</p><p>全国“华杯赛”组委会秘书长肖承运,是2023年“华杯赛”创建人之一。当问起“华杯赛”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越办越好?他说道“先做人,后做题”是“华杯赛”的主导,学习华罗庚的爱国情感与科学精神是灵魂。海内外已有100多个城市、2023多万少年热情参加,说明孩子们心中有一位“永远的华罗庚”!</p><p>北京教育学院陶晓永副教授,以第二届精英赛“动手试题”为例,对“华杯赛”特色做了精彩评点。原来,第一题“七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有中国古代游戏“华容道”、“七巧板”益智之趣;第二题“六枚硬币滑动变换组图”,与现代机械原理相关;第三题“为7×7方格地域布灯方案”,解题钥匙竟与国际象棋“皇后”走法巧妙关联。</p><p>“华杯赛”组委办唐保玲主任做了归纳——这里只有“少年砺志”,没有“分数第一”;这里只有“思维锻炼”,没有“数学杂技”;这里只有“科海遨游”,没有“题海战术”。“华杯赛”的目标既德育,又智育;内容既理论,又实际;特色既传统,又现代;形式既生动,又活泼,长盛不衰的“华杯赛”,它属于中国,又属于全世界!</p><p>北京队喜捧金杯</p><p>笔试现场一传真</p><p>动手操作赛数学</p><p>菲律宾队在赛场</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