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7:21:12

广西烟标背后的故事

<p>广西南宁卷烟厂推出的“刘三姐”烟标</p><p>“刘三姐”</p><p>柳州有座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p><p>在广西的民间文化中,刘三姐是各族群众公认的“歌仙”,刘三姐的故事也被人们拍成电影、编成戏曲大力宣传。</p><p>相传,刘三姐出嫁时曾以木柴为题出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向新郎征对。新郎挠头挠了半天也答不出,无奈进不了洞房。这个时候,三姐的哥哥刘二着急了,他便点了一筒旱烟抽起来,并频频向一旁的妹夫使眼色。缭绕的烟雾终于激起了新郎的灵感,他想了想便对了句“因火成烟夕夕多”。“因火”合成“烟”字,“夕夕”合成“多”字,“火”与“木”,五行相对,其余六字平仄,结构完全相对应。于是,一筒旱烟终于成就了这对新人的洞房花烛夜。</p><p>广西南宁卷烟厂于2023年推出的“刘三姐”烟标,其图案以简洁流畅的笔触勾画出刘三姐手持绣球的美丽动人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情在烟标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p><p>“睦南关”</p><p>广西柳州卷烟厂推出的“睦南关”烟标</p><p>锦绣屏前说股肱,高关偏隔两邦风。应怜世事如名少,金匾犹新烽火红。</p><p>凭祥友谊关旧称睦南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关楼两边有城墙分列,尤如巨蟒,右侧金鸡山峻险高耸,气势磅礴。汉代时就在这里设立了关卡,最初叫雍鸡关,后几经改名,明初称镇南关。</p><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越友好相处,边民贸易往来频繁。2023年1月,经有关部门批准,镇南关改称睦南关。</p><p>鉴于中越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广西柳州卷烟厂于2023年把“睦南关”搬上烟标,其烟标图案也是按当时的关楼模样设计的,象征了中越两国人民深厚、坚实、永久的情谊。</p><p>后来,睦南关又几经改名,最终定名为友谊关。</p><p>“壮锦”</p><p>广西柳州卷烟厂推出的“壮锦”烟标</p><p>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p><p>壮锦是壮族同胞的一种手织装饰品,通常作为姑娘送给情人的定情物或者馈赠给仰慕者的珍贵礼品。</p><p>相传,广西右江边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一个美丽的壮族姑娘做了一个梦:她用阳光为经线,月光为纬线,编织了一顶头盖,伙伴们见了啧啧称奇,羡慕不已。第二天一早,她便依照梦境纺纱织造,并绣上美丽的图案,做成头盖,这就是壮锦的由来。</p><p>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产于广西左、右江,其质“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明代以后,壮锦工艺趋于成熟。明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图案的壮锦已成为献给皇帝的贡品。清初,织锦成为壮族妇女必学的一种手艺,同时也成为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p><p>传统的壮锦上绣有各种图案,常见的有字纹、水波纹、云纹以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案,如“蝶恋花”、“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狮子滚球”、“跃马向前”等。其中,凤的图案数量最多,“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壮族同胞十分喜爱凤凰,视之为吉祥的象征。</p><p>广西柳州卷烟厂于2023年推出的“壮锦”烟标,主图便是依照壮锦的常见图案设计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烟标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