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7:19:18

痛惜 多处文物被洪水冲毁(组图)

<p>7月7日上午10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数百年历史的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的明代老大桥(镇海桥)被凶猛的洪水冲毁。就在7月6日,安徽一座始建于明代、清代复建的省级文保大桥同样被洪水冲毁。因为文物古迹接连受灾,今年以来已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遭受洪灾损害,国家文物局向各地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做好防汛工作。</p><p>▲最初为一个桥墩被冲毁</p><p>▲冲毁面积逐渐扩大</p><p>7月7日上午10时20分许,老大桥附近的道路,从新建的黎阳桥开始直到西镇街道路,都已经拉起警戒线,城管、综治队员和民警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在现场执勤,禁止市民靠近江边,以免发生意外。</p><p>屯溪镇海桥,一般被黄山人称为“老大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p>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2023年),清康熙十五年(2023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2023年)再遭水毁,清康熙三十八年(2023年)再度重修。屯溪镇海桥为六墩七孔石拱桥,长133米,两端引桥各15米、宽6米、高10米,拱洞跨度13米至15米不等,是安徽省现存的长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桥之一。</p><p>桥体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石拱,下部为浆砌条石重力式墩台。桥墩成等腰三角形,上水头的分水头石尖翘起,造成船头状,石墩背部为龟背纹,仿佛六只石龟驮着桥梁。</p><p>这座桥位于屯溪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跨立在横江口上,东西贯穿屯溪老街与黎阳古镇,旧时为进出屯溪的门户,现为通往黄山机场、西郊和江西婺源的重要通道。</p><p>2023年7月,老大桥桥头两段已设置临时台阶和隔离墩,禁止任何车辆上桥。</p><p>国家文物局要求各地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p><p>今年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一些地方文物单位受到洪水威胁。</p><p>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下午16时,南方11省份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到损失,一些文物单位受损严重,安徽黄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桥、宣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乐成桥,四川阿坝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维会师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蒙古伸臂桥、哈尔桥、阿斯久桥等,被洪水冲毁;湖北武当山五龙宫龙虎殿,湖南朱家大院、体仁堂、龙山里耶瞿家大院和吴杨支祠等古建筑,因洪水房屋倒塌严重,汛期文物安全形势较为严峻。</p><p>安徽省文物工作人员现场查看黄山镇海桥受损情况</p><p>近日,国家文物局紧急向相关省份发出电话通知,要求各地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与环保、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密切注意气象和地质灾害预报,高度关注本地雨情水情风情汛情,及时组织排查文物单位灾害险情和隐患,切实采取有效防汛措施,保障文物和人员安全。建立汛情报告制度,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严阵以待,一旦发生文物损失,要立即报告,并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单位,妥善做好后续保护工作,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p><p>当前,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各相关省份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均已启动汛期安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文物防汛安全工作。</p><p>安徽乐成桥被冲毁</p><p>7月6日上午大约十一点钟,位于宣城市旌德县三溪镇境内的古桥——乐成桥被水冲坏。最先出现损坏的是4号桥墩处,在桥面出现部分垮塌后,洪水持续冲击古桥。</p><p>中午,乐成桥出现大面积垮塌,大部分桥体已经完全被洪水冲倒。原本11孔的古桥,截至下午1点半左右,只剩4个桥孔长的桥体,洪水依然凶猛,后续可能还会出现损毁。</p><p>去年5月,乐成桥也曾因为洪水,造成桥墩受损。据旌德县文旅局介绍,去年曾进行了抢修。</p><p>乐成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被洪水冲毁,清代康熙年间重建此桥。现存的乐成桥为11孔石拱桥,长约150米,宽约6米,高约9米。是宣城境内现存最大的古桥,也是皖南第二大石拱桥,2023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痛惜 多处文物被洪水冲毁(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