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贵州大地上的“向阳花”
<p> “向阳花”卷烟烟标</p><p>公社是棵常青藤</p><p>社员都是藤上的瓜</p><p>瓜儿连着藤</p><p>藤儿牵着瓜</p><p>藤儿越肥瓜越甜</p><p>藤儿越壮瓜越大</p><p>……</p><p>这是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名叫《社员都是向阳花》。</p><p>那个年代,国营贵阳卷烟一厂有几个比较知名的品牌,如“黄果树”、“芦笙”、“龙菊”、“干劲”、“山歌”等。当时厂里的干部职工都认为这些卷烟品牌的名称要么太限于地方特色,要么时代感不够强,不能很好地反映时代特征。为适应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厂里决定推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卷烟品牌。</p><p>当时,厂里有人提出: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传唱《社员都是向阳花》这首歌,何不用“向阳花”作为烟名呢?这个建议一提出就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主要是因为“向阳花”这个名字贴近农村,虽然看似普通,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p><p>由于当时“向阳花”是一毛钱一包的低档烟,为严格控制烟盒的印刷成本,国营贵阳卷烟一厂就选用了质量较差的纸制作烟盒,且只用红黑两色套印。刚开始生产的烟盒上向阳花是白色的,后来为适应时代要求,国营贵阳卷烟一厂又将向阳花及其叶子都印成了黄色,使向阳花开得愈加灿烂。</p><p>“向阳花”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是贵州农村市场上的主打卷烟产品。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向阳花”就逐渐退出了卷烟市场。</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