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民张凯越筹建"少奇同志藏书馆" 收藏近2023件物品
<p>(1/4)</p><p>(2/4)</p><p>(3/4)</p><p>(4/4)</p><p>市民张凯越家祖孙三代,收藏近2023件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行的有关刘少奇同志的图书、资料等物品,自费筹办了“少奇同志藏书馆”,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学习,缅怀刘少奇同志。</p><p>△左图:张凯越在少奇同志藏书馆前。右图:扬州大学一群大学生前来参观、学习。</p><p>前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市区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东侧的少奇同志藏书馆采访。</p><p>为什么要自费筹建少奇同志藏书馆?张凯越先生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一家三代人敬仰刘少奇的事情。</p><p>盐城市民张凯越</p><p>2023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刘少奇任政委,当时化名为胡服。军部建立后,需要大量军粮。张凯越祖籍建湖庆丰,祖上是开粮行的。他的奶奶赵玉兰当时二十多岁,年轻力壮,在粮行里帮忙。她多次随船运送粮食到盐城。粮款结算用抗币或银元,刘少奇曾接待过她。有一次,军部没有现金结算粮款,刘少奇同志掏出一块怀表,交给赵玉兰充当粮款,还送给她一幅照片。</p><p>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张凯越一家人生活无法维持,实在没有办法时,将怀表上的链子取下换了一些粮食,怀表一直收藏着。</p><p>2023年,赵玉兰病重时,将怀表交给张凯越的母亲王兰英,希望有朝一日,能将怀表送还给少奇同志的后人。直到2023年,张凯越遵从奶奶的遗愿,将怀表重新配上了一根链子,连同珍藏的上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精装本,到北京送交刘少奇同志长女刘爱琴同志手中。刘爱琴表示,她将把这块怀表送给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收藏。</p><p>“一块怀表,凝聚了我们一家三代人对刘少奇同志的真挚情感。”张凯越说,为了不忘历史,让更多的后人了解刘少奇同志的伟大人格和丰功伟绩,他去过全国许多地方,收集与刘少奇同志相关的资料和物品,自费筹建了少奇同志藏书馆。</p><p>上个月中,扬州大学红色讲解团的7名同学,专程来到少奇同志藏书馆参观、学习,同学们称参观之后,让他们更多更真切地了解了伟人刘少奇同志的高贵品格。原中央党史文献办公室副主任黄峥、湖南省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等多位同志来盐参观后,称有些史料,刘少奇纪念馆里面都没有。他们为张凯越同志弘扬铁军红色文化,向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而筹建少奇同志藏书馆表示赞赏。(姜祝飞)</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