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意象:何世斌女书抽象艺术展将举办(组图)
<p>海报</p><p>艺术家何世斌继8月初在北京798艺术区“圣之空间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女书•意象——何世斌纸上作品展”后,将于10月15日—31日在北京著名的琉璃厂文化街原创艺术馆举办小型的作品巡展。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工美协会主办,原创艺术馆、工美杂志社承办,法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AECA) 协办。作为女书抽象表现艺术的开创者—艺术家何世斌独树一帜的女书抽象艺术作品亮相琉璃厂,为北京著名的、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街--琉璃厂带来现代艺术气息,增添新的艺术气象。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女书抽象艺术作品将形成一种与古老文化街区的对话。</p><p>何世斌女书抽象艺术作品试图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将中国当代艺术提升到一个更高、更新的文化与精神层面去思考与研究,抽象艺术在现代中国的注释必定要与本土文脉联姻。对于艺术家来说,“女书”更是一种“乡愁”,是一条可以对自身文化价值与自我意义认定的追寻之路。</p><p>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杨卫:何世斌将女书作为母语,来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那是要借题发挥,为的是与西方抽象艺术拉开距离,给自己的抽象画探索找到不同的源头,注入自我生成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如何进行当代转换是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从这个角度上讲,无论是现代书法还是当代绘画上,何世斌的艺术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个案,值得我们去研究,值得我们去关注。著名策展人、中央美院教授赵力:何世斌的所谓的“女书”意象,不仅仅是针对固有语境的革除,而且是针对固有符号的解构。艺术家熟知“女书”的正确书写,此刻却刻意进入某种“跳出女书写女书的状态。也就是说他笔下的“女书”更像是自我认定的“天书”,于是乎可以进入到了自由书写的境地。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博士:何世斌将女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在传统宣纸上以黑色水墨书写,辅以在粗重笔触的压迫下而透露出的亮丽彩墨,形成了具有抽象感的当代水墨画。</p><p>女书是艺术家何世斌家乡--湖南江永的一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是一种在湖南江永女性小范围内流通的私密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女人秘语,用于女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及交流,并记录自己当下生活,用当地的土语读音,现在依然在使用的当地母语记录符号,人文内涵丰富。</p><p>展览信息</p><p>“女书•意象”何世斌女书抽象艺术作品展</p><p>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工美协会</p><p>承办单位:原创艺术馆 工美杂志社</p><p>协办单位:法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AECA)</p><p>展览时间:2023年10月15日—31日</p><p>开幕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下午3:00(周六)</p><p>展览地点:原创艺术馆 (北京琉璃厂东街97号)</p><p>原创艺术馆图</p><p>原创艺术馆坐落于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是一家集展览、收藏、交易、学术研究及文化交流于一体的专业艺术推广机构。旨在着力挖掘、培养、具有原创精神的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为艺术家提供研发、投资、营销市场的助推平台。</p><p>艺术家何世斌</p><p>何世斌,女书抽象表现艺术的开创者,七十年代生于湖南江永,土生土长的江永“女书”家乡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作品曾参加中韩美术大展、德国、希腊、美国文化交流展,北京故宫(太庙)展等。作品被德国的大学、希腊驻华大使馆等机构收藏。</p><p>现为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工作生活在北京。</p><p>2023年9月 中韩美术大展 北京 798艺术中心</p><p>2023年9月 德国 科布伦兹 文化交流</p><p>2023年6月 德国 耶拿 文化交流</p><p>作品被德国耶拿应用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Jena)收藏</p><p>2023年11月 北京 希腊大使馆 文化交流 作品被大使馆收藏</p><p>2023年5月 第四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 北京 故宫(太庙)</p><p>2023年9月 北京“庆祝建国65周年书画展”绘画二等奖</p><p>2023年5月 中华古训书法邀请展 北京 故宫(太庙)</p><p>2023年8月 “女书意象”—何世斌纸上作品展</p><p>北京 圣之空间(798艺术区)</p><p>2023年9月 北京“同心迎冬奥”展览 北京 国家大剧院、奥林匹克塔</p><p>2023年9月 天人合一 “森林中国·未来林”2023纽约艺术文献展</p><p>美国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p><p>2023年10月 “何世斌女书抽象艺术作品展”北京 原创艺术馆</p><p>关于女书</p><p>女书习俗,主要在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近邻一带的妇女中传承,并以妇女所专用的一种特殊表音文字体系为内核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的女字(也通称女书)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唯一现存的性别文字,女字、女歌、女红及其传承的民俗构成了丰富而立体的女书习俗。2023年4月,女书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录,2023年10月女书以“全世界最具性别特征文字”被收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2023年6月女书习俗列入中国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名录。女字约有原创字符700余个。与其他文字相比,具有五大独特之处:一是妇用男不用;二是传女不传男;三是记录当地方言土语,并用当地土语唱读;四是字形奇特,右高左低,呈长菱形;五是人死书焚,陪葬送终。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世界文字之奇观。</p><p>女书作品多为七言韵文作品,少数为五言体韵文。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扇面、布帕、纸片之上,分别叫做纸书、扇书、帕书;女书文学是苦情文学,内容主要有自传、结交、叙事、婚嫁、祭祀、民间唱本等;独特而丰富的女书民俗如坐歌堂、贺三朝、结拜姊妹、斗牛节、过庙节、吹凉节、乞巧节等为女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妇女学、民俗学以及民族文化史和民间文学等多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男尊女卑的往昔社会,一般乡村妇女,很难享受“正规”文化教育,江永等地的乡村妇女,自发利用节庆和纺织、刺绣之余,独自或三五成群地学习“女字”。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民间叫它作长脚蚁字或蚂蚁字,因其专为妇女所用,学术界便将其称为“女书”。 女书记录的语言是女书流行与众不同的永明土话。</p><p>女书是湖南江永女书专用的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女书字的外观形体呈长菱形的“多”字式体势,右上高左下低。斜体修长,秀丽清癯。乍看上去,好似甲骨文,又有许多眼熟的汉字痕迹。关于女书所记录的语言,近几年经过语言专家的调查研究确定,它既不是湘语、西南官话,也不是瑶语;而是一种流行在江永一带的汉语土话。与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女书则是一种单音节音符字的表音文字。女书是当地乡村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的文化工具。女书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基本用于创作女书作品、记录女歌,一般为七言诗体唱本。每篇长的可达四五千字,短的只有几十字。女书作品一般书写在精制手写本、扇面、布帕、纸片上。女书具有文字学、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因而被国内外学者叹为“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迹”。</p><p>凤 2023 纸本设色(Ink and colour on paper)180cm×97cm</p><p>镜由心造 2023 纸本设色(Ink and colour on paper) 180cm×97cm</p><p>君子女 2023 纸本设色(Ink and colour on paper) 100cm×55cm</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