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7:09:03

七年级下册《千姿百态的水》第一课时学案新湘版

<p>课 题</p><p>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p><p>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p><p>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审美感受,并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发现美、创造美的愉悦。</p><p>教学重难点</p><p>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p><p>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p><p>教法学法</p><p>讲授示范、师生探讨、直观演示、体验尝试</p><p>教师教学活动设计</p><p>学生学习活动设计</p><p>一、感受体验</p><p>1、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p><p>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教师简评补充。</p><p>2、播放四段水声(滴、撒、流、淌)。</p><p>3、播放是的动态变化的影像片段(配乐)欣赏。</p><p>二、作品欣赏</p><p>1、宋朝马远《十二水图·黄河逆流》描绘了黄河波涛滚滚的状态。</p><p>2、“九龙壁”富有节奏感的水纹规则排列并贯穿整个画面,烘托了龙的造型,又使画面统一协调。</p><p>3、“漩涡纹彩陶瓮”流动的线将漩涡和波纹巧妙组合,动感的纹饰与器型十分协调。</p><p>三、尝试练习</p><p>1、展示浪花、溪流、大雨、漩涡图片。</p><p>2、教师点评。点评注意: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强调所画的内容不宜太多,用点、线、面组织成优美的画面表现一定的节奏和动感。</p><p>四、教师演示</p><p>1、教师在黑板上做简笔画演示。作《水的狂想曲》演示,并介绍创作思路</p><p>2、小结:点、线、面的合理组织,曲直变化体现动势。要抓住水的主要特征,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使其典型化、抽象化,在点、线、面组织与变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p><p>五、创作表现</p><p>1、作业要求:观察关于水的图片和水的状态,运用合适简略的线条来设计表现不同形态水的动感和美感的作品。</p><p>2、 学生课堂制作,教师随堂指导。</p><p>1、学生做简单表述。</p><p>2、学生边听边画,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p><p>3、学生欣赏。</p><p>学生欣赏、交流总结:这些作品概括表现了不同环境下水波的特性和形状,提炼物象的本质特征,并做了程式化的表现,使画面和谐、美观。</p><p>学生分四组,每组任择一种水的形态,分别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来表现。小组完成后展示小组作品,学生简评。</p><p>学生欣赏、边看边思考创作要点,讨论归纳创作要点。</p><p>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简笔画创作表现。</p><p>教学反思</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年级下册《千姿百态的水》第一课时学案新湘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