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11我爱运动教学设计(新苏少版)
<p>(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p><p>教学基本信息</p><p>课题我爱运动作者于建安 无锡市崇安区广益中心小学</p><p>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p><p>教学背景分析</p><p>教学内容:</p><p>本课要求小朋友认真地去观察和描绘运动中展示的人物动态美,重点分析人在运动时的肢体状态,画出动感。让孩子有意识地像摄影师一样去捕捉生活中瞬间运动状态的美,让作品生动有趣。</p><p>学生情况:</p><p>低年龄的学生最喜欢描绘人物,而且动作夸张,人物生动有趣,线条率真有趣。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往往没有年龄小的时候画得生动,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画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画面考虑的内容一多,有时候就无从下手,缺少了小时候感性的直截了当和大胆表现的勇气。</p><p>教学方式、手段:</p><p>本课主要通过图片欣赏和小朋友对不同动作的模仿练习,了解人物的动作以及动作带给我们的美感。以游戏的形式了解人物的关节和运动规律。通过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p><p>教师准备:站立人物的手绘图稿、皮影人物、视频投影仪、PPT课件。</p><p>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一个站立的人的画稿。</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体基本运动结构,运用“分解组合法”完成人体动作模型并转动四肢进行不同动作的模拟练习。</p><p>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优秀作品,仔细观察描绘,运用写生的学习方式。</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体动作美,感受运动的快乐。</p><p>教学重难点</p><p>教学重点:了解人运动的基本特点,了解运动的一般规律,感受人的动态美。</p><p>教学难点:夸张表现人物的动感,表现人运动的动态美。</p><p>教学设计</p><p>一、导入阶段</p><p>老师出示一幅正面人物站立像,然后把它分解为头部、四肢、躯干几部分,接着分别在四肢的膝关节和肘关节处各一分为二,躯干也大约在腰部位置一分为二。</p><p>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视频投影仪上移动四肢拼摆出人的不同动态。(激发兴趣)</p><p>学生游戏:</p><p>1. 可以请学生来移动纸偶人的四肢,拼出不同的动作。</p><p>2. 也可以让一个学生摆动作,另一个学生用纸偶人移动四肢躯干位置模仿同学动作,引起孩子们对人物动态变化的学习兴趣。了解人体运动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感受不同动作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p><p>播放一段皮影戏视频,欣赏戏中人物的有趣动作。(进一步感受人物动态的造型美和关节活动的灵活性)</p><p>二、讲授</p><p>1. 通过刚才的小游戏,同学们发现我们的人可以表现各种有趣的动作,主要通过哪里表现出来的?(四肢、腰部、颈部等可以转动的关节)欣赏一个运动的人的图片,请同学们利用纸偶人模仿图片中人物的动作。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加深印象)</p><p>2. 运动的人和站直的人你更喜欢哪一个?(回答是肯定的,动的人物画面好看)。说说喜欢的理由。通过一组图片欣赏运动的人的美感和视觉张力。(审美提高)</p><p>3. 欣赏学生和大师人物画作品,尤其是引导学生欣赏同龄人作品中夸张的动作。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画面效果如何?用的什么工具材料?你是否也比较喜欢这类表现形式?(集体讨论)</p><p>4. 仔细观察一组运动的人物照片。观察他们的动作,四肢在什么位置?姿势如何?躯干和头的动作如何?选择一幅喜欢的图片创作描绘。</p><p>三、学生作业练习 老师巡回辅导</p><p>四、作品展示并评价</p><p>作业要求</p><p>运用写生仔细观察图片的方法,主要采用线描的形式完成写生作业,也可以用油画棒等来完成作业。</p><p>教与学的评价</p><p>作业的评价可以从三方面进行:</p><p>第一,是否表现出了人物的动感,感受到了动态美。</p><p>第二,是否对细节有一定的观察和表现。</p><p>第三,也可以对好的作业中勾勒的线条是否流畅,能否在疏密节奏上表现得更好一些提些要求。</p><p>反思和总结</p><p>人物写生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能够仔细观察和描绘的小朋友我们应该鼓励和表扬。通过本课的学习,先在拼拼玩玩中了解动作形成的原因。再通过图片欣赏感受运动带来的激情和热情。可以尝试不同工具材料表现出的不同画面效果。作业也可以夸张表现局部特写来创作。</p><p>不同教学策略设计</p><p>1. 若进行写生教学,因为场地的不足可以在室外进行。</p><p>2. 表现运动的人,运用手工的学习方法,收集一些旧铅丝,绕一个人物的基本模型,扭动躯干和四肢表现人物动感。还可以缠绕上废旧毛线,塑料绳等,这种表现别有生趣。几个不同动作的人组织在一起,一组有动感的画面就完成了。</p><p>教学资源库</p><p>教材上的图片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