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七彩足迹
<p>一、教学目标</p><p>1.了解纸材容易造型的特点,懂得用纸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成长记录袋的功能。</p><p>2.设计并制作各种形式多样、功能齐全、造型美观的成长记录袋。</p><p>3.培养学生爱惜自己每一张习作的情感。</p><p>二、教材分析</p><p>1.编写思路。</p><p>课堂习作是学生在每节美术课上学习、探究并进行表现的创作成果,从它的身上可以折射出孩子们在课堂中观察、思考的痕迹,如何收藏它,如何留住我们成长的足迹,这一课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凭借自己的智慧设计并制作成长记录袋的机会。</p><p>因为是成长记录袋的设计,大多数学生都会把思维定式在“袋子”身上,这样就会限制学生的创作,因此,在该课的设计中,教师可以从普通的袋子着手,然后围绕“记录袋的功能”引导孩子去变,让袋子的设计在看似平凡的外表下变出丰富的内容:书本式、折叠式、插入式等新的设计方法皆可尝试。</p><p>在本课中,袋面的设计是另一重点。由于成长记录袋所装内容的特殊性,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袋面的设计来传达很多的讯息:如设计者所在的学校、班级,袋内所藏的作品、每次的收获和反思又有何不同……这些信息都可以在袋面设计中借助各种图形和文字设计体现出来。</p><p>2.重点、难点。</p><p>重点:成长记录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p><p>难点:如何将成长记录袋的功能和它的设计与制作紧密连接,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p><p>3、教学设计</p><p>课前准备</p><p>(学生)水彩笔、黑色水笔等常用工具。</p><p>(教师)各种形式的成长记录袋。</p><p>教学过程</p><p>1.教师出示一只白色自制纸袋。</p><p>(1)请学生打开,发现其中的内容——老师平时的习作。</p><p>(2)小纸袋,大作用。引出课题《七彩的足迹》。</p><p>2.探究多变的设计方法。</p><p>(1)出示一张素描纸——谁能快速地将其变成一只记录袋——请学生上台演示。</p><p>(2)我们还能怎么变——请学生观察书中示范作品,自主地发现不同的制作方法。(折叠式、插入式、书本式)</p><p>(3)表述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及时地展示对应的示范作品,并引导学生发现在设计创意中要充分考虑成长记录袋的大小。太小无法存放,太大浪费空间,只要比画作稍大一或二厘米即可。</p><p>3.记录袋封面会“说话”,让我们的收藏更省心。</p><p>(1)出示范作,提问:记录袋封面透露了哪些信息?(作业的题目、所在学校、班级评价等)</p><p>(2)还可以在袋面上添加什么?(自画像、卡通图案等)</p><p>4.明确要求再创作。</p><p>(1)综合利用折、粘、画的方法,设计并制作出“我的成长记录袋”;注意记录袋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作业。</p><p>(2)学生按要求展开设计与制作。</p><p>(3)教师巡回指导,对一些设计细节加以启发。</p><p>5.展示作品,表达想法。</p><p>(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设计亮点。</p><p>(2)换位思考:如果是你,还可以怎样设计。</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