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欢乐的元宵节
<p>元宵,阴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唐代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p><p>但描绘欢乐的元宵节,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之一是此时间则处于学期结束,距元宵节尚有近一个月时间,学生忙于迎接期末考试;其二,本年的元宵过去已逾十一个月,印象相对淡薄,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可以“迎春节,闹元宵,你准备做哪些好看的灯,高高兴兴地去参加闹元宵的活动”为话题,引导学生发生兴趣,学习本课。</p><p>教学目标:</p><p>1、能用记忆画的形式,创作一幅“欢乐的元宵节”想象画,将我国传统风俗呈现在画面上,以欢庆即将来临的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了解)</p><p>2、能抓住元宵节特殊风俗习惯,充分地将它用绘画的方式反映出来,通过这一实践,提高表现社会美的技能、技巧。(练习)</p><p>3、通过创作“欢乐的元宵节”的记忆画,培养学生热爱中华、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接受)</p><p>课时安排:</p><p>一课时</p><p>课前准备:</p><p>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美好传说与故事。</p><p>教学重点:</p><p>画记忆画。要抓住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和物,在回忆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逐一使印象重现、深化,再充分发挥想象,使印象更清晰。描绘出欢乐、喜庆的热闹场面,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p><p>教学难点:</p><p>能创新立异,不落俗套。画中应有地方特色的童心童趣,画出自己的特有风格。</p><p>教学过程:</p><p>1、谈谈有关元宵节的风俗习俗,引出课题。</p><p>2、讨论:怎样来好“欢乐的元宵节”的想象画?</p><p>(1)抓住元宵节特有的风俗习惯,如吃汤圆、观灯会……</p><p>(2)画出该节日特有的喜庆场面</p><p>(3)画出当年中央电视台元宵节文艺晚会上有团圆特色的一个节目</p><p>(4)画出欢乐的人们的各种动态</p><p>(5)能用暖色反映出吉祥、美好的气氛</p><p>(6)能在画面上看出这是元宵节的景色</p><p>(7)……</p><p>3、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p><p>4、展示学生优秀习作,讲评习作</p><p>板书、板画设计:</p><p>欢乐的元宵节</p><p>画出欢乐、喜庆的场面</p><p>各种人物动态</p><p>暖色反映吉祥、美好的气氛</p><p>教学反思(然):描绘欢乐的元宵节,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之一是此时间则处于学期结束,距元宵节尚有近一个月时间,学生忙于迎接期末考试;其二,本年的元宵过去已逾十一个月,印象相对淡薄,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可以“迎春节,闹元宵,你准备做哪些好看的灯,高高兴兴地去参加闹元宵的活动”为话题,引导学生发生兴趣,学习本课。</p><p>我们当地的风俗不太重视元宵节,学生对这一节日知之甚少。教学时,如果不提供足够的学习素材,学生将难以开展学习。因此,充分发挥CAI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直观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