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石头变变变
<p>1. 教材分析</p><p>《石头变变变》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的美术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教学实践证明,美术学习中的创造表现一般是建立在对事物充分了解、观察和想象基础上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想能力。</p><p>2. 学情分析</p><p>本课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学阶段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针对二年级的小孩子特性,他们天性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恰好本课用的材料——石头随处可见,漂亮的石头是他们爱不释手特爱珍藏的玩具。正好符合他们年龄特点。</p><p>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p><p>本课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p><p>1、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欣赏身边的石头,掌握石头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p><p>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特征等进行美术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p><p>3、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p><p>本课的教学重难点:</p><p>重点:学会观察石头,体会石头的神奇和天然之美。</p><p>难点: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再创造,使石头变为艺术品。</p><p>4. 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板书课题)</p><p>讲述《鹿回头》具有海南黎族传说色彩的故事。出示关于石头的照片。</p><p>二、了解石头,初选石头。</p><p>师:老师带来了很多石头,请仔细观察,哪些石头你比较喜欢?</p><p>三、观察石头,展开想象。</p><p>深入赏析:师出示海南的五指山、毛公山图片和许多单个石头的彩绘作品。</p><p>四、教师师范、学生创作</p><p>在学生创作前。我会先示范一副石头创作的画。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期间老师在班上巡看。</p><p>五、评析阶段</p><p>作品展示,欣赏评析。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作品的创意说明。同时让同学互相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p><p>六、课堂小结</p><p>同学们!石头,我们并不陌生,有人说它坚韧,有人说它魁伟,还有人说它无言奉献,不管怎么说,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以体会得到。希望大家做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有心人。</p><p>5.板书设计</p><p>因为上课我主要采用PPT播放,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出示几个重要的知识点。</p><p>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p><p>1、师:同学们!你们相信么?看似不起眼的石头,它可以变成各式各样漂亮的装饰品?想不想来看一看?</p><p>生:想。</p><p>2、师:看了这些由石头创作的图片,你们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p><p>生:太有创意了,没想到石头能变成这么多的样子……</p><p>3、师:课前叫同学们准备的石头,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说说自己手中的石头像什么?</p><p>生:像鸟、像鸡蛋、像爱心……</p><p>4、师:如果想让石头变得更形象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p><p>生:可以粘贴、画、拼摆、刻……</p><p>7.教学反思</p><p>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一节课想要上好并不是那么容易,还有时间的把控上。今后我会根据自己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