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7:00:51

《喜迎端午》教案

<p>《喜迎端午》教案</p><p>一、课题:《喜迎端午》</p><p>二、教材分析</p><p>这是xx乡土美术教材的一个内容,xx农民画立足本土,吸收传统艺术精华,联系生活实际,把民间味、乡土味、装饰味、现代味融为一体,集写实、变形、意化、夸张、抽象于一炉,采取勾线平涂手法,乡土韵味、风格独特、贴近生活、感染力强。《喜迎端午》是校本教材小学美术第十七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它是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特有的风俗习惯,感受端午节的欢乐气氛,并让学生能用记忆绘画的形式,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节日场面。通过观看图片,模拟表演、欣赏绘画作品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本课为第一课时,重点指导学生能学会确定画面主体,学会分析画面构图,学会表达人物的不同动作,让学生了解一些民族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p><p>三、设计理念</p><p>本课教学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启发想象,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p><p>四、教学准备</p><p>1、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等</p><p>2、学生:绘画工具、剪刀等</p><p>五、教学目标</p><p>1.学生初步了解xx农民画相关知识,了解传统节日,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风俗,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礼仪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p><p>2.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喜迎端午”的想象画,将家乡传统风俗呈现在画面上。</p><p>3.能抓住端午节特有的风俗习惯,生动地表现人物的造型能力,充分地将它用绘画的方式反映出来,通过这一实践,提高表现社会美的技能、技巧。</p><p>教学重点:</p><p>引导回忆端午节欢乐的情景,表现生动地人物形象,感受端午节欢乐、祥和的气氛。</p><p>教学难点:</p><p>创作一幅“喜迎端午”的想象画,做到主体突出,人物造型生动形象。</p><p>六、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p><p>1.谈话:拿出粽子,让学生说说粽子和端午节的由来。</p><p>2.端午节有哪些民俗活动?</p><p>3.观看几幅摄影作品</p><p>4.引出xx农民画</p><p>5.简介农民画</p><p>6.评农民画(学生谈感受):</p><p>(1) 构图(饱满)</p><p>(2)色彩(艳丽)</p><p>(3)人物造型(夸张)</p><p>(设计意图:通过实物、谈话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导入新课,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农民画的特点。)</p><p>(二)观察比较 总结特点</p><p>引出赛龙舟</p><p>1.引导谈话:你看过赛龙舟吗?说说当时的情景</p><p>2.龙舟是什么样子的?</p><p>3.说当时人们是怎么划船的?人们的表情、动作怎样?</p><p>4.摆摆人物的动作,让学生正确领悟人物的划船时的动作和表情。</p><p>(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表演让学生设计出划船时的动作、表情)</p><p>(三)示范教学,启发想象:</p><p>1.教师示范:</p><p>作画步骤:</p><p>㈠确定主题</p><p>㈡构图</p><p>㈢上色</p><p>2.学生添画:</p><p>(1)你想怎样画?(你想画端午节的哪个方面?)</p><p>(2)抓住端午节特有的风俗习惯,如包粽子、吃粽子、划龙舟、挂蒲草……</p><p>(3)端午节特有的喜庆场面,欢乐的人们的各种有趣的动态。</p><p>(四)展示作品,评价拓展。</p><p>1.作品展示:</p><p>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p><p>2.课堂小结</p><p>3.拓展延伸:</p><p>提示学生:请你留意即将到来的过新年,好好收集素材,画上一幅。</p><p>(五)板书设计:</p><p>18.喜迎端午</p><p>色彩鲜艳</p><p>构图饱满</p><p>造型夸张</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迎端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