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全册表格式教案(人美版)2
<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2)课时</p><p>课 题第五课:小花饰第(2 )课时</p><p>教学目标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p><p>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p><p>3、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意图的能力。</p><p>教学重点小花饰和制作方法。</p><p>教学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p><p>教学准备各类彩色纸、订书器、剪刀、绳等。</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一、导入新课:</p><p>(1)创设情景</p><p>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吧?下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一定要仔细看哟!(师用变魔术的方法将小花饰戴在胸前。)</p><p>(2)生:老师变出了一朵小花饰。这花很漂亮。</p><p>(3)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小花饰。</p><p>二、讲授新课:</p><p>板书课题:5. 小花饰</p><p>1.思考与回答问题。</p><p>(1) 设问:什么是小花饰呢?小花饰就是像花一样漂亮的,用来美化我们生活的装饰物。</p><p>(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p><p>2.讨论与探究。</p><p>师:首先,我们来看看书中别人做的小花饰。同桌一起欣赏,讨论:</p><p>a.这些小花饰由哪些部分组成?b.这些小花饰是怎样制作出来的?</p><p>c这些小花饰分别可以用在什么地方?</p><p>3、汇报</p><p>a.这些小花饰由哪些部分组成?生:花芯、花蕊、花瓣、叶子。</p><p>b.这些小花饰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生:很多小花饰都是剪下来后再粘贴而成的。生板书:剪、贴、师取下胸前佩带的小花饰,拆开给学生看,学生讲解小花饰的制作方法。总结“卷”的制作方法并板书</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师:出示一小花饰“图书角”并拆开,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这个小花饰的制作过程,使用了什么材料?总结出折和卷的方法并板书。</p><p>c这些小花饰分别可以用在什么地方?</p><p>生:可以贴在墙上,可以扎在头上,带在手上,戴在头上等等。</p><p>师把“图书角”的小花饰贴在书架上。再把胸前的小花贴在小盒上,讲解同一个小花饰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起到装扮的作用。</p><p>三、作业布置:</p><p>你想做一个小花饰用在什么地方呢?</p><p>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花饰吧!</p><p>温馨提示:1、小剪刀是我们的好帮手,但我们也要用好它,不能拿起来不用它,要在身体前面眼睛看到的地方用。用完立刻放下它。</p><p>2、卡纸颜色真漂亮,我们要学着节约它。从边上剪起,不浪费一点,剪下的小边角也要放进袋子以后还有用。不能扔地上弄脏了教室。</p><p>四、教师辅导:</p><p>(1)注意色彩的配置。</p><p>(2)制作时注意安全。</p><p>五、展示评价:将自己制作的小花饰展示给大家看。</p><p>六、拓 展:</p><p>制作小化饰的方法很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研究探讨、制作,来美化我们生活。</p><p>小花饰</p><p>教 学 反 思</p><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 2 )课时</p><p>课 题百变团花第( 2)课时</p><p>教学目标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p><p>2、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p><p>3、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p><p>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p><p>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p><p>教学准备各类彩色纸、剪刀等。</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一、组织教学。</p><p>二、讲授新课。</p><p>创设情景,提示课题。</p><p>探索学习,学做团花。</p><p>欣赏分析。</p><p>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p><p>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p><p>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p><p>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p><p>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p><p>三、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p><p>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发散思维。</p><p>四、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p><p>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p><p>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品,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吧?</p><p>五、游戏活动,展示评价</p><p>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品,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班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p><p>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p><p>百变团花</p><p>教 学 反 思</p><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 2 )课时</p><p>课 题百变团花第( 1 )课时</p><p>教学目标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p><p>2、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p><p>3、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p><p>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p><p>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p><p>教学准备各类彩色纸、剪刀等。</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一、欣赏感受,引起兴趣</p><p>1、 出示团花剪纸作品,学生欣赏。</p><p>问:这幅画的表现方法是什么?(剪纸)</p><p>小结:剪纸的相关知识及历史和发展。</p><p>(意图:有欣赏引出剪纸知识)</p><p>2、 继续欣赏,观察画面中的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p><p>小结:外形没有具体方向,上下左右对称。</p><p>请大家来为这样的花取名“百变团花”</p><p>二、体验交流,探究知识</p><p>1、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书中和老师发放的团花中寻找出如何制作的方法。</p><p>2、 以“选、折、画、剪”四个环节请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总结出制作方法。</p><p>(意图:充分利用小组合作,通过学生亲自研究体验掌握知识点。)</p><p>3、 请每位同学尝试制作一个团花。</p><p>4、 发现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如:为什么有的短开了?怎样才能剪出更漂亮的花纹?</p><p>5、 在制作中你还发现那些问题需要提醒大家?如:用剪刀的安全、注意卫生。</p><p>(意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三、实践创作,感受成功</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1、 出示花篮布景,提出作业要求:制作团花,将美丽的花篮插满漂亮的花朵。</p><p>(意图:为学生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制作的热情。)</p><p>2、 学生制作,老师指导并随时将学生作品展示到布景中。</p><p>3、 小结:从“外形、花纹、做工”等方面评选,讲解。</p><p>(意图:为学生总结经验,提高以后创作的质量。)</p><p>四、课后拓展,提升知识</p><p>1、 带领学生欣赏精细剪纸作品,提升学生兴趣。</p><p>2、 布置任务:搜集更多剪纸相关资料。</p><p>百变团花</p><p>教 学 反 思</p><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 2 )课时</p><p>课 题我们身边的痕迹第( 2 )课时</p><p>教学目标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p><p>2、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p><p>教学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p><p>教学难点拓印的技巧。</p><p>教学准备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1.摸一摸,猜一猜。</p><p>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p><p>2.看一看,想一想。</p><p>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p><p>3.找一找,拓一拓。</p><p>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p><p>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p><p>4.组织活动。</p><p>(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p><p>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p><p>(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p><p>人。</p><p>(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p><p>5.整理材料。</p><p>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p><p>(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p><p>(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p><p>(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p><p>(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p><p>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p><p>6.后期制作。</p><p>我们身边的痕迹</p><p>教 学 反 思</p><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 2)课时</p><p>课 题我们身边的痕迹第( 1 )课时</p><p>教学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p><p>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p><p>教学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p><p>教学难点拓印的技巧。</p><p>教学准备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一)游戏导入</p><p>1、先出示刻有凹字"缘"的小花瓶,教师取一张小白纸覆盖"缘"字上,然后边告诉学生老师要变一个魔术,边在讲台下拓印"缘"字。</p><p>2、出示已拓印的“缘”字,提问:你看到什么了?为什么能印出“缘”字。在讨论以后让学生摸一摸刻在花瓶上的“缘”字,并请摸过的同学说说感受。</p><p>(二)探索游戏(1)</p><p>1、闭起眼睛摸一摸,在你的身边,有什么东西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p><p>2、老师演示拓印技法,然后以组为单位尝试用不同的纸和笔拓印,通过小组汇报讨论的方式得出用薄纸和蜡笔或彩色铅笔拓印的效果最好。</p><p>3、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带来的小物品进行拓印,尝试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笔触等技法。然后通过自评、互评,交流拓印技巧心得,比如选用的蜡笔的色彩与纸的色彩有些对比可使拓印效果更清晰,笔触的方向最好统一,擦笔的力气稍重等。</p><p>4、总结拓印的概念,并揭题:用拓印的方法可以拓印出很多的痕迹。(板书:我们身边的痕迹)</p><p>(三)探索游戏(2)</p><p>1、师提出探索目的:大自然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痕迹,接下来,我们就到校园里去找一找并用拓印的办法把它采集回来。</p><p>2、提出户外活动要求:(1)组长负责带到操场上、楼梯、碑廊或在教室内、</p><p>(2)始终保持安静,不能大喊大叫。</p><p>(3)由组长在十分钟后按时带小组回教室。</p><p>3、学生到校园中采集美丽的痕迹,老师巡回指导。</p><p>4、汇报与交流: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件</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拓品来源什么实物,采集的地点。</p><p>提问:(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p><p>(2)看看你的作品象什么?</p><p>(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象,找一找原因。(实物本身不清。纸质过薄、过脆,容易破。笔芯太硬不好用。)</p><p>(4)老师提问启发:看看我们采集来的痕迹,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能使它变成一幅美丽的作品?</p><p>(四)、学生作品欣赏</p><p>(1)展示作品,请说说那图案是从什么物体上拓印出的痕迹?又用什么方法进行了加工?</p><p>(2)让学生想一想还能用什么表现方法?小组讨论并汇报。</p><p>(五)合作创作</p><p>(1)提出作业要求:每小组共同合作,利用拓印来的痕迹进行组合加工创作出更美的作品。</p><p>(2)提出评价标准:看看哪组的作品痕迹利用得巧妙、创意新颖?</p><p>(六)、评议总结:有一些画并不是只靠"画"来完成的,许多肌理效果妙趣天成巧工夺天,反而是画所不及的。美无处不在,老师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成为发现美的有心人。</p><p>我们身边的痕迹</p><p>教 学 反 思</p><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 2 )课时</p><p>课 题大树的故事第( 1 )课时</p><p>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p><p>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p><p>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p><p>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p><p>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p><p>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p><p>教学准备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一.组织教学。</p><p>师生相互问好。</p><p>二.创设情境。</p><p>1.教师讲一个故事:兔子种了一棵苹果树。狐狸欺侮兔子:“这树是我的!”兔子向松鼠诉苦,松鼠说:“我有办法。”苹果树结了好多好多青苹果。夜里,狐狸睡着了,松鼠在苹果上洒了辣椒水。再涂上红颜色。早上,狐狸醒来见苹果红了,高兴得跳起舞来:“好吃苹果啦!”它摘了一篮子苹果,“啊呜,啊呜”吃起来。“呸,呸!又酸又辣的苹果,真不好吃!”以后,,狐狸再也不要这苹果树啦。</p><p>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大树下的故事)</p><p>3.板书课题。</p><p>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狐狸狡猾,想霸占别人的劳动成果,松鼠用智慧打败了狐狸。我们要学习松鼠的聪明,小兔的勤劳等。</p><p>三.合作式学习活动。</p><p>1.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p><p>2.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邻近的两位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分小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可以重点研究1~2幅作品。</p><p>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组研究的情况。</p><p>3.提问:大树有哪些部分组成?</p><p>4.老师补充后出示大树结构图。</p><p>5.提问:树上、树下、树洞可能有什么故事?(邻近两位同学互相讲一讲)</p><p>6.谁能根据课本上的绘画作品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7.分析画面构图。(如何突出重点)</p><p>四.创作实践活动。</p><p>1.学生自由选取大树的一个部分进行构图</p><p>2.教师巡视辅导。</p><p>五.课上表演。</p><p>小组合作表演大树下的故事。(自编)</p><p>六.课后拓展。</p><p>问: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请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p><p>大树的故事</p><p>教 学 反 思</p><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 2 )课时</p><p>课 题大树的故事第(2)课时</p><p>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p><p>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p><p>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p><p>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p><p>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p><p>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p><p>教学准备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一.导入.</p><p>师: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学们认真观看。说一说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p><p>课件:一年四季的大树。</p><p>生:(快速抢答)大树。一年四季的大树。</p><p>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树的故事》.</p><p>二.新授</p><p>师:下面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来考考同学们的观察能力。</p><p>课件:比较树枝生长方向有什么不同?</p><p>比较颜色有什么不同?</p><p>比较外形有什么不同?生:汇报。</p><p>师:你还知道其它总类的大树吗?生:汇报。</p><p>师:同学们了解大树的种类可真不少。那老师在考考大家。你们知不知道大树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树冠.树枝.树干.树洞.树根)</p><p>课件:大树的分步图。</p><p>生:汇报。</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师:现在我们对大树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谁到大树这儿来玩呢?</p><p>参考下面图片编一个大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p><p>课件:小鸟,猴子</p><p>大树不仅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小朋友的好朋友。</p><p>课件:校园中的大树</p><p>但有些大人,违背了人们的意愿,看看他在做什么?</p><p>课件:砍伐树木 生:汇报。</p><p>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汇报。</p><p>三.欣赏图片,启发学生完成作业。</p><p>课件:饱满主题突出 ,饱满有变化…等。</p><p>四.作业:</p><p>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把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画出大树的故事,看谁画的最有趣。</p><p>五.总结:</p><p>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爱护大树。</p><p>大树的故事</p><p>教 学 反 思</p><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 2 )课时</p><p>课 题新颖的泥名片第(1)课时</p><p>教学目标1、动物、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需要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种尝试。</p><p>2、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日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p><p>3、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能力和审美能力。</p><p>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泥名片。</p><p>教学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p><p>教学准备胶泥、彩泥、纸黏士等材料均可。</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一、体会泥工制作的基本技法。</p><p>做一做、比一比游戏。团个汤圆、搓根面条、捏个方块、压个饼,看谁做的又快又好。</p><p>二、揭示课题。</p><p>今天我们要做一样东西,(出示名片)我们要做一张名片。</p><p>你知道什么是名片吗?名片也称名帖,是各界人士在社会活动中通报姓名、介绍身份的卡片。</p><p>三、了解名片历及制作过程</p><p>1.你知道最早的名片出现在什么时候吗?(介绍古代的名片)</p><p>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名片的早期名称"谒"。 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进入东汉末期,"谒"又被改称为"刺",由于东汉蔡伦发明的纸张开始普遍采用,于是"刺"由竹木片改成了更便于携带的纸张。到了明代人们交往的机会增加了,学生见老师,小官见大官都要先递上介绍自己的"名帖", "名帖"这时才与"名"字有了瓜葛,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一般长七寸、宽三寸,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整个帖面。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名帖"上名字</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大表示谦恭,"名帖"上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傲。 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称呼。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p><p>2、说一说名片都有什么内容,最主要的是什么?</p><p>3、讨论:想做什么形状与花纹的泥名片?</p><p>4、说一说:泥名片的制作方法与步骤。</p><p>(1)捏出或团出名片外形的面块。</p><p>(2)压平成薄片。</p><p>(3)借助各类工具装饰花纹。</p><p>5、教师演示制作方法</p><p>四、学生做做泥名片,教师巡视。</p><p>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p><p>五、泥名片演示、讲评、课堂小结。</p><p>1、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讲评。</p><p>2、互换名片,增进友谊。</p><p>新颖的泥名片</p><p>教 学 反 思</p><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 2 )课时</p><p>课 题新颖的泥名片第(2)课时</p><p>教学目标动物、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需要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种尝试。</p><p>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日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p><p>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能力和审美能力。</p><p>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泥名片。</p><p>教学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p><p>教学准备胶泥、彩泥、纸黏士等材料均可。</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p><p>二、引入新课</p><p>(1)从资料袋子中取出一些名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p>这些是什么?再出示泥名片,引出课题。</p><p>(2)板书课题:</p><p>三、讲授新课</p><p>(1) 介绍名片的历史(出示课件)</p><p>(2) 学生介绍名片的用途及用名片的礼仪(由导学生了解名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p><p>(3) 比较古代名片和现代名片,说说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地方</p><p>(4) 出示泥名片,分析装饰手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泥名片的样式,并找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p><p>(5) 出示几种造型、样式的泥名片。</p><p>分析这些泥名片中哪些个最吸引你?为什么?</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6)小组讨论,进行研究。</p><p>a欣赏优秀学生作品,观察这些小朋友设计的泥名片都是什么样子的?从他们设计的泥名片是,你能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吗?</p><p>b 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欣赏作品,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p><p>四、学生制作</p><p>(1)互相说说,你打算设计一个什么样子的泥名片?</p><p>(2)互相说说,在制作泥名片时应注意什么?</p><p>(3)学生动手制作。(在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p><p>五、教师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存在的问题。</p><p>六、展示讲评作业</p><p>学生之间互相参观,并用自己作的泥名片介绍自己,让大家了解你。</p><p>(把美术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体会创作的兴趣)</p><p>七、课后拓展: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法制作名片?</p><p>新颖的泥名片</p><p>教 学 反 思</p><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 2 )课时</p><p>课 题我们来跳舞第(1)课时</p><p>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p><p>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p><p>2、学习从艺术品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p><p>3、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p><p>教学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p><p>教学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p><p>教学准备各种舞蹈图片、录像资料。</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1.导入。</p><p>(1)放一段欢快的民族音乐。</p><p>(2)提问: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p><p>小结: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p><p>2.欣赏〈〈舞蹈纹彩陶盆〉〉</p><p>(1)提问: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p><p>(2)出示(舞蹈纹彩陶盆)。简要介绍:这是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p><p>(3)提问:①上面画了些什么?</p><p>②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上前模仿。</p><p>③你知道为什么要跳舞吗?</p><p>3.学生分组看中外部分民族舞蹈。</p><p>(1)提问式导入:想不想对舞蹈有进一步的了解?</p><p>(2)将全班分两大组,(一大组中有若干小组)分别观看课件中的中国民族舞蹈和外国民族舞蹈。通过课件分析〈〈x疆舞〉〉作品中对线条的感受。提问:①如果去掉作品中的线条会有什么感受?(轮廓感)</p><p>②如果去掉衣裙上的一些线条会有什么感觉?</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③如果改变线条的倾斜方向会有什么感觉? (运动感、速度感)</p><p>以各组为单位欣赏其他作品。</p><p>课件出示:花山崖壁画、汉代圆雕(玉舞人)、透雕饰品(双人盘舞)、砖雕(舞伎)。</p><p>绘画作品:马蒂斯(舞蹈者)、德加(从包厢剧院看芭蕾)、名家舞蹈速写作品、农民画作品、剪纸作品等。</p><p>请学生选择工具表现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舞蹈。对构图饱满、抓住舞蹈特点、形象生动的作品加以鼓励。</p><p>我们来跳舞</p><p>教 学 反 思</p><p>课 时 计 划</p><p>月 日 周 共( 2 )课时</p><p>课 题我们来跳舞第(2)课时</p><p>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p><p>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p><p>学习从艺术品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p><p>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p><p>教学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p><p>教学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p><p>教学准备各种舞蹈图片、录像资料。</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一、组织教学。</p><p>二、1.看录像,欣赏美丽的舞姿,感受人物动态的变化。</p><p>2.请同学们进行舞蹈表演。</p><p>3.揭示课题:我们来跳舞</p><p>三、讲授新课:</p><p>1.观察与分析。请一位同学面向大家伸平臂站直。教师板演简化了的骨式人:头是圆的,颈和躯体呈直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画出各种生动的动态。</p><p>2.体会人的动态规律。</p><p>带领全班同学做健康操。体会:(1)颈、腰的活动可以表现出人体的大动势。(2)肘关节只能前曲,不能后曲。膝关节只能后曲,不能前曲。</p><p>3.示范与演示。请一位同学做简单舞蹈动作,教师演示相应骨式动态。</p><p>4.联想与回忆。</p><p>想想、说说、做做有趣的舞蹈动作。</p><p>四、学生作业。</p><p>记忆与实践相结合,用单色彩笔自由表现人物生动的姿态。最好能画成群的人物。人物各部分要舒展,不要求按比例画准。</p><p>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p><p>五、作业展评。</p><p>1.同桌互评。</p><p>2.表扬鼓励画的较认真的同学。</p><p>我们来跳舞</p><p>教 学 反 思</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