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秘密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1"><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55">教学内容</td><td valign="top" width="492"><p>第7课 线的秘密</p></td></tr><tr><td width="55">教 学<p>目</p><p>标</p></td><td valign="top" width="492"><p>1.掌握墨线的各种变化,简单了解国画用笔的方法; 2.学会欣赏自然界以及美术作品中的线条,感受线条的魅力和多变的特点; 3.能够把线条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表现身边的物体。</p></td></tr><tr><td width="55">教学重难点</td><td valign="top" width="492"><p>重点:掌握墨线的各种变化</p><p>难点:能够把线条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表现身边的物体</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55"><p>教学准备</p></td><td valign="top" width="492"><p><br />水墨画工具;线条范例;欣赏作品</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55"><p>教学时间</p></td><td valign="top" width="492"><p>5课时</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55"><p>教研组长签字</p></td><td valign="top" width="492"> </td></tr></tbody></table><p>美术课时备课<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1"><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456"><p>教学过程:</p><p>第15课时</p><p>一、引入:</p><p>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水墨的渗透、扩散特性,泼墨画技法。展示部分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到水墨画其实并不难,我们也能画好水墨画。激发兴趣和信心。</p><p>二、作品欣赏,揭示课题。</p><p>1.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彩陶的外形及纹样。</p><p>不同地区的彩陶具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大致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几个主要类型。彩陶的纹样取材广泛,以几何纹样最为多见,如网纹、三角纹、旋涡纹等。</p><p>2.出示陶罐实物,进一步欣赏线条组织的纹样。</p><p>三、师生添画,学习反馈。</p><p>1.请一位学生上台添画纹样。教师也同样选出另一位学生的作业添画纹样。</p><p>2.讨论师生各自添画的纹样。</p><p>3.小结添画纹样地方法。</p><p>方法一:用各种点、线、形重复排列或交叉、交叉排列。</p><p>方法二:将大面积空间分割后,再用点、线、形进行装饰。</p><p>4.出示两张作业、选择辨析。</p><p>你最喜欢那张画,问什么?第一张作业坛子画的很小,线条组织稀疏。第二张作业坛子画的较大,构图合理,体现了线条组织的疏密对比关系。</p><p>四、总结。</p><p>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p><p>第16课时</p><p>一、 组织教学</p><p>二、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p><p>1.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画一画坛坛罐罐。</p><p>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p><p>三、 作业展示,评价交流。</p><p>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p><p>1.互相谈一谈自己画坛的感受和体会。</p><p>2.你发现其他同学有哪些独特的创意,请你说出来。</p><p>3.教师补充评价,表扬大胆创新,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同学。</p><p>四、总结。</p><p>第17课时</p><p>一、 出示课题《多变的线条》。</p><p>思考:为什么叫做多变的线条呢?</p><p>二、体验:</p><p>1.对比以前学过的铅笔画、蜡笔画、彩笔画中的线条,感受墨线的多变:</p><p>请几位学生上台,分别用铅笔、蜡笔、彩笔画一条S线,而老师则用毛笔来画,请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墨线与其他笔画出来的线条有什么区别。从中感受墨线的粗细变化。</p><p>2.感受墨线的粗细变化:小比赛,谁能画出最细的墨线?谁又能画出最粗的墨线呢?让学生自己研究怎样才能画出老师要求的效果。然后请学生上台示范,引导观察他们的用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的区别。再尝试画一条有变化的曲线,两头粗中间细,并引导反思:在画这条线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感受提笔与按笔的区别。</p><p>3. 感受墨线的曲直变化: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除了学会画直线、折线和曲线外,还要懂得不同线条给人的不同感觉。我们先通过名家作品,感受不同线条的区别。大致的感觉是,曲线柔和、柔软,直线平稳、硬朗。但欣赏名作时教师不宜多说,应该是多问。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感觉来。这样他们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在有了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圈和正方形。圆圈要注意手腕的转动和中锋用笔,方形则要主要拐角的地方要藏锋。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实例观察、对比中引导学生掌握。</p><p>4.感受墨线的干湿变化:方法与上面同。主要在练习时要注意水分的控制。</p><p>5.作品欣赏:包括名家的作品和小朋友们的作品,找找他们运用了哪些线条,并猜猜他们是怎样画出这些效果的。</p><p>三、表现:</p><p>自选一主题进行创作,把你在本节课发现到的线条运用到创作之中。</p><p>四、回顾:</p><p>1. 作品展示。</p><p>2. 自评和教师点评:说一说,你在作品中运用了哪些线条?为什么要这样运用?</p><p>第18课时</p><p>一、欣赏发式,揭示课题。</p><p>观察班上同学的发式,说一说印象。如:笔直的长发、扎着两个小辫;齐耳的短发;小平头等。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p><p>二、教师示范,学生添画。</p><p>1.引导学生比较小平头与盘发。</p><p>2.教师分别示范。</p><p>3.教师用梳子给同学和自己梳头,引导学生了解发式可以通过梳理将外形分块处理。</p><p>4.评析学生的添画作业。请学生回顾师生合作画发式的步骤方法。</p><p>5.教师小结板书:外形——分块、分方向——组织线条。</p><p>三、辨析选择,掌握方法。</p><p>1.出示发式图片</p><p>(1)线条组织稀疏。</p><p>(2)线条组织杂乱。</p><p>(3)线条组织疏密得当,而且表现了一定的梳理方向。</p><p>2.学生辨析讨论。</p><p>四、总结。</p><p>第19课时</p><p>一、作品欣赏,拓展思路。</p><p>1.认识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发式。</p><p>2.教师给学生戴假发:外国人的卷发和古代仕女的盘发。</p><p>引导学生人是两种发式的特点。</p><p>3.启发学生想象各种各样有趣的发式。</p><p>出示未完成的范画(1),在小女孩发式的正侧面添画小辫,可以改变原来的发式。</p><p>出示未完成的范画(2),在小女孩发式的背面添画小辫,可以改变原来的发式。</p><p>二、学生作业,教师指导。</p><p>1.作业要求:用水彩笔或钢笔画一画美丽的发式,可以是生活中见到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p><p>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p><p>三、作业展示,评析交流。</p><p>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谈学习感受。</p></td><td valign="top" width="96"></td></tr></tbody></table><br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