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四册美术全册教案(湘教版)
<p> 第九课快乐的舞蹈</p><p>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p><p>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p><p>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p><p>教学重点:</p><p>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p><p>教学难点:</p><p>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p><p>教学准备:</p><p>舞蹈录象、舞蹈的简单道具、音乐磁带、彩色的作业纸、绘画工具</p><p>教学课时:2课时</p><p>第一课时</p><p>教学过程:</p><p>一、欣赏感受</p><p>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p><p>(生表演)</p><p>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p><p>生:想!</p><p>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p><p>(出示课题)</p><p>3、播放舞蹈录像带</p><p>二、引导回答</p><p>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p><p>生:好!</p><p>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p><p>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p><p>(生表演舞蹈)</p><p>三、综合体验</p><p>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p><p>生:挺好的!</p><p>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p><p>生:想!</p><p>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p><p>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p><p>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p><p>(生观察、记忆)</p><p>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p><p>(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p><p>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p><p>6、师在黑板上示范。</p><p>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p><p>生:能!</p><p>8、生作画。</p><p>第二课时</p><p>一、赏析评述</p><p>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p><p>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p><p>生2:还有观众!</p><p>……</p><p>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p><p>生:能!</p><p>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p><p>二、交流评析</p><p>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p><p>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p><p>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p><p>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p><p>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p><p>生:我学会了速写!</p><p>……</p><p>三、小结</p><p>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p><p>第十课 望远神镜</p><p>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望远镜的外形特征。</p><p>2、解望远镜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p><p>3、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接方法。</p><p>4、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p><p>教学重点: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p><p>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p><p>教学准备: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 。</p><p>教学时间:1课时</p><p>教学过程:</p><p>学生活动:30分钟。</p><p>一、组织教学。</p><p>二、欣赏导入。</p><p>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p><p>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p><p>三、传授新知。</p><p>1、了解制作材料。</p><p>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p><p>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p><p>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p><p>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p><p>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p><p>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p><p>教师示范。</p><p>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p><p>B、上色。</p><p>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p><p>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p><p>2、教师行间辅导。</p><p>五、展评作业。</p><p>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p><p>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p><p>反思:</p><p>第十一课看大夫</p><p>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p><p>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p><p>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p><p>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p><p>教学难点: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p><p>教学准备:</p><p>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p><p>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p><p>教学时间:2课时</p><p>教学过程:</p><p>第一课时</p><p>1、导入</p><p>请一学生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p><p>2、交流表演</p><p>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p><p>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p><p>3、欣赏动画</p><p>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p><p>4、角色扮演</p><p>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p><p>5、赏评范画</p><p>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p><p>6、学生画画</p><p>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p><p>7、作业展示</p><p>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p><p>8、人文关怀</p><p>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p><p>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p><p>第二课时</p><p>1、 导入</p><p>帮我想个好办法:教师将各种家庭常用医疗器具放置在讲台上,谁来帮帮我,这些工具、药品怎样保管,使用的时候才比较方便?(揭题)</p><p>2、 认识结构 尝试制作</p><p>(1)、认识保健盒:观察医用保健箱的结构。学生讨论总结保健盒的结构。</p><p>(2)、学生讨论:如何巧妙地利用不同的盒子制作成保健箱。方盒:上开盖式、抽屉式,如何制作?圆盒又如何制作呢?</p><p>(3)、欣赏:出示几种不同装饰与制作类型保健盒范品,学生说说这几种保健箱有何特点,你想制作哪一个?</p><p>3、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p><p>(1)、我的盒子如何改制:观察自己和盒子并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p><p>(2)、制作要领小结。</p><p>(3)、拓展:你还能够制作其他类型的保健盒吗?</p><p>4、 综合创造完善制作</p><p>(1)、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制作。</p><p>(2)、教师巡回指导。</p><p>5总结评价拓展延伸</p><p>(1)、作品欣赏评述:分组参观赏评,教师对创作中的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p><p>(2)、课外延伸:将作品带回家中作为家用保健盒,或帮妈妈制作一个家庭保健盒。</p><p>反思:</p><p>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p><p>教学目的:</p><p>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p><p>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p><p>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p><p>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p><p>教学准备:和家庭有关的照片或图片</p><p>教学时间:3课时</p><p>教学过程:</p><p>第一课时</p><p>-、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p><p>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p><p>三、讲授新课。</p><p>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p><p>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p><p>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p><p>4 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p><p>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p><p>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p><p>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p><p>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p><p>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p><p>五、小结:</p><p>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p><p>第二课时</p><p>一、组织谈话。</p><p>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p><p>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p><p>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p><p>2.上色步骤:</p><p>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p><p>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p><p>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p><p>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p><p>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p><p>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p><p>第三课时</p><p>一、谈话导入</p><p>1、 每个同学家里都有全家福的照片,一般都放在影集里,别人不容易看到。有什么好办法使全家福照天天都能见到呢?</p><p>2、 相框欣赏。</p><p>3、 宣布课题。</p><p>一、讲授新课 探究方法</p><p>1、出示已做好的纸相框,师生共同探究其制作构成。</p><p>立体纸相框的特点:立体、有凹凸的花边,用有色硬纸制作而成。</p><p>立体纸相框的作用:装饰照片、可作为小礼物送给小朋友。</p><p>2、传授制作方法步骤</p><p>二、布置作业 自主制作</p><p>1、 提出作业要求。</p><p>2、 学生自主作业,教师巡视。</p><p>三、总结评价 鼓励创新</p><p>反思:</p><p>第十三课 堆 沙</p><p>教学目标: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p><p>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p><p>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p><p>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p><p>教学过程:</p><p>学生活动:30分钟。</p><p>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p><p>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p><p>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p><p>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p><p>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p><p>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p><p>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p><p>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p><p>反思:</p><p>第十四课 花儿遍地开</p><p>教学目标:</p><p>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p><p>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p><p>教学重点与难点</p><p>重点:拼图构思设计。</p><p>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p><p>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p><p>教学过程:</p><p>学生活动:30分钟。</p><p>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p><p>二、导入新课。</p><p>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p><p>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p><p>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p><p>(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p><p>4、教师小结。</p><p>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p><p>三、讲授新课。</p><p>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p><p>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p><p>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p><p>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p><p>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p><p>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p><p>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p><p>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p><p>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