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6:57:39

《废旧物的新生命》导学案

<p>《废旧物的新生命》导学案</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技能:了解废品雕塑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义;能发现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用各种立体造形的方法创作有趣的人像。</p><p>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以自主的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研究,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利用废旧物品制成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p><p>教学重点:</p><p>废旧物品制作人像的创作与表现</p><p>教学难点:</p><p>废旧物品制作人像的总体形象把握与表现,废品雕塑的审美特点</p><p>达标规程:</p><p>讨论——概念——分解分析——欣赏理解——合作表现——自评互评</p><p>教具准备:</p><p>学生作品及教师作品</p><p>学具准备:</p><p>废纸筒、方纸盒、木条、麻绳、绒线、串珠、纽扣、杂物</p><p>剪刀、胶水、透明胶、双面胶</p><p>教学设计:</p><p>废品雕塑艺术的艺术语言较为有趣生动,可以使得学生树立起废物利用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废旧物品人像制作作为入手突破口,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运用切挖、镂刻、卷折、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并且图上绚丽的色彩。从中激发起学生的联想,飞动想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共同策划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设计中加强课堂评价,评价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增进学生的了解与友谊,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废品雕塑艺术的教育与审美功能。</p><p>教学过程:</p><p>1.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p><p>2. 导入新课:</p><p>欣赏与讨论:毕加索的雕塑《牛头》的表现方法。</p><p>毕加索是“现成品”雕塑的先驱者他利用实物通过想象和重组,创造出有新意的作品。《牛头》由一个废弃的自行车鞍座和把手放在一起做成的。这是一个风趣而简单的游戏,但是要使他们具有意义就必须对要创造的物体形式各种微妙的含义有极好的理解力,而且对于一位西班牙的艺术家来说,牛还是西班牙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p><p>雕塑的概念:</p><p>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雕塑的历史悠久,人类的祖先曾创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雕塑艺术珍品。</p><p>20世纪以来,雕塑在创作观念、内容、形式、材料与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p><p>问题: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工业元件和废旧材料来创作艺术品呢?</p><p>讨论:人们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使用过多的次性物品,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艺术家充分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成为一件件艺术品。</p><p>废品雕塑艺术:利用废旧材料来塑造、雕刻、铸造、拼贴组装雕塑艺术品。</p><p>认定目标:《废品与艺术品》趣味人像制作</p><p>3. 导学达标:</p><p>展示教师以及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p><p>请同学分析制作趣味人像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段,如何表现出三维立体效果?</p><p>先用切挖、镂刻、卷折等手法制作五官,也可以用其他材料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p><p>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切挖法制作人像的眼睛,镂刻法拼贴法制作人像的鼻子等。</p><p>为头像加上头发、帽子和饰物。</p><p>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用绒线编制制作头发,用色卡纸制作帽子等。</p><p>发现所带废品的形状、质感、颜色等它们可以被利用制作出人像的哪些部位,使作品丰富、奇特。</p><p>4. 作业要求: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人像</p><p>小组讨论出作业的主题,交换交流所带的废弃物品,设计构思制作一件废品雕塑艺术有趣的人像。</p><p>在使用废弃物品及工具时注意安全使用。</p><p>5. 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p><p>师生互动,共同加工完成作品。</p><p>学生大胆想象及制作表现。</p><p>达标测试,教学反馈</p><p>6. 学生作品的自评互评</p><p>7. 教师总评小结:</p><p>“大家都非常心灵手巧,利用废旧物品能够制作出富有想象力的艺术人像,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表现力,都变为了生活的美术大师。</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废旧物的新生命》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