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剪影动起来》教学设计
<p> 《让剪影动起来》教学设计</p><p>一、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p><p>过程与方法:学习怎样去制作剪影,最后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剪影知识的了解和制作剪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p><p>二、教学重难点</p><p>教学重点:剪影人物的制作方法。</p><p>教学难点:了解皮影活动的原理,并能学习让剪影人物动起来。</p><p>三、教学策略</p><p>皮影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虽然皮影戏离现在学生的生活很远,但是我们的学生也通过旅游,看书等渠道对皮影戏有所了解,在本节课的准备阶段可以提醒学生搜集有关皮影戏的知识,并将自己家里有的皮影戏人物带过来一起欣赏。</p><p>剪影也是前两个学段涉及过的内容,但是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这次需要“让剪影动起来”。这里面涉及造型的整体关系,涉及制作方法,特别是“动”的关节所在。</p><p>四、教学过程</p><p>教学程序</p><p>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p><p>设计目的和说明</p><p>感悟体验</p><p>一、感悟体验</p><p>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p><p>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p><p>感悟交流皮影的知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p><p>观察发现</p><p>二、欣赏提升,开阔视野:</p><p>1.同学们,你会剪纸吗?平时都剪些什么?(课件出示传统剪纸作品)</p><p>2、老师也喜欢剪纸,看老师剪的是什么?(教师示范)观察一下,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p><p>3.对比老师的剪纸作品和同学们的有什么区别?(看不到人物的五官等细节,只能看到一个影子)教师小结:对,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影子,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剪影。剪影是一门艺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皮影戏就可以成为会动的剪影,今天我们也来研究一下如何让剪影动起来。</p><p>通过分析剪纸的制作找寻共同特点与区别,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发感悟出制作皮影的方法。为下面教学做铺垫。</p><p>探究形成</p><p>三、范作赏析:</p><p>1.介绍皮影戏知识。(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小知识”。)</p><p>皮影戏是操纵以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p><p>展示皮影图片。</p><p>2.欣赏皮影戏表演视频。</p><p>3.研究皮影人物的制作方法。</p><p>出示真的皮影人物,分小组欣赏和研究皮影人物的质地,造型,再观察一下它们各关节的连接处是怎样连接的?同学们动动手让皮影人物动一动。</p><p>通过介绍皮影戏的知识为下面的创作打好基础。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p><p>尝试表现</p><p>学生操作:</p><p>1.教师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p><p>在制作之前,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表演故事,分工制作。讲授制作剪影的过程和方法。</p><p>2.学生制作</p><p>画草图→将草图形象拓在黑色卡纸上→将人物形态的各部位按关节分开剪→连接→在相应的部位装上木棍。</p><p>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并尝试制作剪影的过程和方法。</p><p>展示与评价</p><p>1.根据构思表演自己制作的剪影故事。</p><p>2.以小组为单位将制作好的剪影轮流展示并表演。</p><p>3.师生互动,说一说制作剪影和表演剪影的感受,交流一下。</p><p>鼓励学生平时多多观察、分析看到的事物,爱动脑,多思考。</p><p>拓展知识</p><p>课后拓展:</p><p>从传承民间艺术的角度教育学生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面对正在迅速失传、断代的民间艺术,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恢复它繁荣时的原貌,而是要如何拯救、保护和传承。</p><p>拓宽学生视野,希望学生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