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6:57:36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人美版

<p>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人美版</p><p>第1课 四季的色彩</p><p>一、教学内容与目标:</p><p>1.显性内容与目标:</p><p>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p><p>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面的认识与感受。</p><p>2.隐性内容与目标:</p><p>(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p><p>(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p><p>二、教学重点与难点:</p><p>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p><p>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p><p>三、课前准备:</p><p>1.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p><p>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p><p>四、教学过程:</p><p>导入:</p><p>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p><p>2.问题:</p><p>(1)你看到了什么?</p><p>(2)听到了什么?</p><p>(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p><p>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 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p><p>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p><p>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p><p>新授</p><p>1.欣赏。</p><p>(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p><p>(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p><p>2.分组活动。</p><p>(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p><p>(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p><p>反馈(以小组形式)</p><p>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p><p>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p><p>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p><p>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p><p>④你还想了解什么?</p><p>2.《夏》列维坦(俄国)</p><p>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p><p>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p><p>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p><p>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p><p>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p><p>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p><p>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p><p>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p><p>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p><p>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p><p>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p><p>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p><p>拓展。</p><p>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p><p>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p><p>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眼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p><p>教学反思:</p><p>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p><p>一、教学内容与目标:</p><p>1.显性内容与目标:</p><p>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p><p>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p><p>2.隐性内容与目标:</p><p>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p><p>二、教学重点与难点:</p><p>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p><p>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p><p>三、学习材料:</p><p>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p><p>学生:暖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p><p>四、教学过程:</p><p>教学准备:</p><p>布置课前准备内容:</p><p>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p><p>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p><p>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p><p>组织教学</p><p>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p><p>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p><p>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p><p>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p><p>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p><p>什么场合使用暖色?</p><p>研究活动</p><p>组织学生研究活动:</p><p>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p><p>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p><p>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p><p>小组活动:</p><p>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p><p>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p><p>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p><p>艺术实践</p><p>1.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p><p>2.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品。</p><p>教学反思:</p><p>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p><p>一、教学内容与目标:</p><p>1.显性内容与目标:</p><p>应知: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p><p>应会: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p><p>2.隐性内容与目标:</p><p>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p><p>二、教学重点与难点:</p><p>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p><p>难点: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p><p>三、学习材料:</p><p>教师:色卡、冷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冷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p><p>学生:冷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p><p>四、教学活动:</p><p>课前准备:</p><p>布置课前准备:收集表现水的图片。</p><p>组织教学:</p><p>欣赏书中图片《水》。</p><p>组织研究活动:</p><p>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p><p>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p><p>分析、交流活动:</p><p>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p><p>讲授新课</p><p>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p><p>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p><p>艺术实践:</p><p>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p><p>小组合作完成作业。</p><p>展示评价:</p><p>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p><p>2.组织评价作业。</p><p>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p><p>教学反思:</p><p>第4课 在快乐的节日里</p><p>一、教学目标:</p><p>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p><p>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p><p>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p><p>二、教学重点:</p><p>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p><p>三、教学难点:</p><p>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p><p>四、教学准备:</p><p>油画棒、牙签。</p><p>五、教学过程:</p><p>(一)导入新课:</p><p>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p><p>(二)讲授新课:</p><p>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p><p>(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p><p>(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p><p>(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p><p>(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p><p>(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p><p>2.涂好彩色底色与黑色底色色刮画纸是怎么制作的?</p><p>3.绘画时应注意什么?</p><p>4.根据学生的创意介绍构图、疏密关系、明暗关系等。</p><p>(三)布置作业:</p><p>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与人合作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p><p>(四)展示作品。</p><p>(五)小结。</p><p>新挑战: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新的美术创作方法?</p><p>教学反思:</p><p>第5课 有趣的字母牌</p><p>教学目标:学会用不同的彩色纸和彩笔涂画,做出英语字母,以这种美术与手工结合的方式,提高同学对美术学习的兴趣。</p><p>教学重点:教授学生各种不同的字体和方法。</p><p>教学难点:对不同字体的掌握,学会用多种字体表现英文字母。</p><p>教学准备:剪刀,彩色卡纸,彩笔,固体胶。</p><p>课时:1课时。</p><p>教学过程:</p><p>1.导入新课:</p><p>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是各种各样的卡通英文单词。同学们学过英语,你会哪些单词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如何用我们美术的方法去表现英文单词。</p><p>2.引导学习:</p><p>同学们知道英语有多少个字母吗?这些字母你们都会写吗?好,老师今天要带领同学们学习如何制作这样的手工字母。首先请大家看一下大屏幕上是一些其他同学制作的优秀作品,请你们看看这些优秀作品都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一副?</p><p>3.教师示范:</p><p>看了这么多的作品,下面就由老师来为大家示范一下如何制作(教师使用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字母的样本并分析每一步的动作)。第一步我们要先在纸上把你设计好的字体写在一张卡纸上,然后用深色的笔给它描好,然后用剪刀沿着它的边线把字母剪出来。把剪好的字母用固体胶贴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接下来我们可以做一些背景添加。还可以加上一些装饰,让你的字母卡牌更加丰富,要注意选择不同的颜色,让层次感分明起来。</p><p>4.学生讨论:</p><p>看完老师的示范,同学们自己对于设计一幅卡牌有什么想法呢?请和你的同桌交流。</p><p>学生交流,讨论完毕后老师请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p><p>5.学生制作:</p><p>由学生自己动手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卡牌,教师巡视辅导。</p><p>6.综合展评:</p><p>请做好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看谁做的最快,谁做的最多,谁做的最漂亮,谁的字体最清晰。</p><p>7.用卡牌进行游戏:</p><p>同学们可以用制作好的卡牌去拼写自己的单词,把拼好的单词展示出来,看看谁能拼写的又多又快。</p><p>8.课堂小结:</p><p>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美术课不光是去发现美,也可以将美术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发挥学科的优势去帮助同学们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所以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p><p>课后总结:</p><p>通过本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但是在手工类的课上要特别注意孩子们对工具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p><p>教学反思:</p><p>第6课 飞天(一)</p><p>教学目标:</p><p>1.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p><p>2.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临摹创造一幅飞天作品。</p><p>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p><p>教学重和难点:</p><p>重点:</p><p>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p><p>难点:</p><p>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p><p>教学准备:</p><p>课件、飞天的相关资料、图片。</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新课:</p><p>提问:怎样画人在天上飞?或是你见到画人飞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p><p>学生发言,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p><p>教师谈话导入:</p><p>敦煌飞天作品。</p><p>教学意图:</p><p>激发学生兴趣,现代人画的飞人与古代飞天的表现方法作比较。</p><p>二、欣赏感受飞天:</p><p>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学生去参观旅游,在地图册上找出甘肃省的敦煌、河南省的洛阳、巩县。</p><p>2.学生介绍收集飞天相关材料。</p><p>3.教师介绍飞天:</p><p>(课件展示) A.飞天的来历。 B.不同时期飞天的风格。 C.飞天的风格特征。</p><p>教学意图:了解不同地方石窟及飞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自主了解知识的好习惯。</p><p>三、欣赏探究飞天:</p><p>1.欣赏课本中的飞天壁画艺术,思考问题:</p><p>(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p><p>(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p><p>(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p><p>小组交流:</p><p>(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p><p>(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p><p>2.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怎样表现。</p><p>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飞天的造型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欣赏评述能力。</p><p>四、实践表现:</p><p>1.作业要求:</p><p>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p><p>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p><p>教学意图:</p><p>培养学生线条造型能力。教师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表现飞天的动态,线条的美感及动感。</p><p>五、展示小结:</p><p>课堂小结,评价。</p><p>教学反思:</p><p>第7课 飞天(二)</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技能:</p><p>知识:初步了解石窟和飞天的知识,感受我国的飞天作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p><p>技能:能用简短的语言和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p><p>过程与方法:</p><p>运用观察体验、小组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初步认识飞天,感受飞天之美,感悟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p><p>情感、态度和价值观:</p><p>感悟飞天造型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p><p>教学重点:</p><p>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形式飞天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p><p>教学难点:</p><p>探究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p><p>教学用具准备:</p><p>课件、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p><p>教学过程:</p><p>一、课前准备:</p><p>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飞天的资料。</p><p>二、走进敦煌:</p><p>1.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么?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去哪个国家么?(天竺)</p><p>2.出示图片:</p><p>这张图上的红色线条表示的就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丝绸之路”。在那里有一个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伟大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画廊”的地方。今天就成立一个考古小分队,到那里去考察。</p><p>3.播放敦煌莫高窟视频。</p><p>提问:你对敦煌莫高窟有什么了解?</p><p>4.你们知道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姿态非常优美的是什么艺术形象么?(飞天)</p><p>今天我们就来考察敦煌飞天艺术。</p><p>出示课题:飞天(二)</p><p>三、探寻飞天艺术</p><p>1.追根朔源:</p><p>(1)提问:你们想从哪些方面对飞天艺术进行考察?</p><p>(2)探寻飞天起源。</p><p>(3)了解古印度飞天的形象特征。出示飞天的形象。</p><p>(4)初步分析西域飞天特征。</p><p>对比分析西域飞天和古印度飞天的不同:体型呈“v”字形,比较粗壮,头上有圆环……</p><p>2.发展演变:</p><p>(1)探究敦煌飞天发展时间。</p><p>提问:敦煌飞天从何时出现?何时结束?历经了多长时间?</p><p>历经十个朝代,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洞窟的停建而消逝。</p><p>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飞天的形象、姿态、和风格在不断的变化,专家把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兴起创新、盛世气象、走向衰落。</p><p>(2)分组探究不同时期飞天的特征。</p><p>(3)分组汇报探究结果。</p><p>北魏时期,从造型上看,头后有圆光脸型为椭圆,白鼻梁,白眼圈,上体裸露,腿部修长,飞行姿态呈大开口“U”字形,横空出世。</p><p>隋唐两代是飞天最多最流行的时期,肤色变黑,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持乐器,朝着一个方向顺风飞翔,姿态多样。人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有力,色彩丰富艳丽。</p><p>宋元时期,飞天姿态比较单一,面容清秀,线条流畅,身下有彩云,动感不强。</p><p>(4)教师小结。</p><p>四、体验飞天艺术之美:</p><p>播放《飞天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谈感受。</p><p>五、拓展延伸:</p><p>今天,我们这些考古队员表现的非常出色。我们了解了飞天艺术的发展,也亲身感受了它的美。其实,不仅敦煌莫高窟有飞天,我国其他一些石窟也有飞天的形象。</p><p>希望同学们下去后继续探究,更深入的了解这一艺术形象。</p><p>教学反思:</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人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