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6:56:43

春天的畅想教案2

<p>春天的畅想教案2 单元总目标</p><p>通过从不同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加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了解山水画.风景画写生知识,认识不同美术作品对春天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p><p>课时设计:4课时</p><p>教学目的:</p><p>(1) 让学生了解表现春天的几种形式。</p><p>(2) 了解和熟悉中国山水画,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p><p>(3) 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以及感受到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p><p>(4) 了解色彩的关系,以及运用色彩关系。</p><p>(5) 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p><p>重 点: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和风景画的欣赏与体会,感受春天、了解春天。</p><p>难 点:用各种绘画语言,来描绘春天内涵。</p><p>讲课类型:综合运用</p><p>学具准备:画纸,彩色铅笔或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等。</p><p>第一课时 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p><p>学习领域 欣赏 评述</p><p>教学目标</p><p>1. 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们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p><p>2. 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p><p>3. 用口语或文字形式表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结合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p><p>课堂学习</p><p>一、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并由学生分别讲述对观察到的事物的感受。</p><p>提问:窗外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绿???</p><p>和学生共同观察新长出的叶子的色彩――――有红色的,有紫红色的,有黄绿色的,有白色的,有嫩绿色的。</p><p>提问:整棵树的色彩是什么样的――――仅是绿的吗?</p><p>和学生共同观察分析不同的树在暖暖的春光下有着不同的色彩。</p><p>有的树枝多叶少,有的树在深绿色的叶丛中点缀着嫩绿色的新叶,有的简直是在绿叶中开出了红紫色的叶“花”。</p><p>二、欣赏与评述课本中的各种表现春日的范图</p><p>表现春光的方式</p><p>1.文字形式(描写春天的文章、诗词等)</p><p>2.摄影形式(课本的范图 《颐和园之春》 《放飞我们的理想》)</p><p>3.绘画形式(1)国画《春》王成喜 《溪》吴冠中 《梅石溪凫图》马远</p><p>(2)风景画 《花开的果园》毕沙罗</p><p>(3)宣传画《迎春》</p><p>4.雕塑形式(课本的范图 《春风》张德峰)</p><p>三、课堂练习(教师巡视辅导)</p><p>试着用手中的材料把看到的树叶的颜色画出来。</p><p>课后作业:用文字形式描述放学路上你看到的春天景色。</p><p>第二课时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p><p>学习领域 造型 表现</p><p>教学目标</p><p>1. 结合欣赏和构图练习认识,认识造型与色彩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地位。</p><p>2. 重点学习相关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p><p>3. 运用抽象色彩练习的形式体会色彩,特别是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p><p>课堂学习:</p><p>一、 复习旧课</p><p>选出上节课的课后作业中描写春天丰富多彩的色彩的作品进行朗读展示,了解学生用文字描述的春天的色彩印象。</p><p>二、 讲解色彩知识</p><p>色彩的存在形式: 有光就有色彩,无光就无色——光的重要性。</p><p>1.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混合出全部色彩,而自身不能被别的色彩混合成的三种色</p><p>色光的三原色是:红 绿 蓝</p><p>颜料的三原色是:红 黄 蓝</p><p>2.间色:又称二次色,由两种原色相混而成。</p><p>颜料的间色是:红+蓝――紫 紫和黄为补色关系</p><p>蓝+黄――绿 绿和红为补色关系</p><p>红+黄――橙 橙和蓝为补色关系</p><p>3.对比色:色相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两种颜色,叫对比色。如补色关系,等等。</p><p>4.相邻色:在色相环中邻近的色相,叫相邻色,也叫类似色。</p><p>三、分析作品的构图和构思</p><p>学生作品《春天到》人物位置安排 色彩安排 花草树木的造型</p><p>构思与构图:指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及其诉诸形式的活动。构思包括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取舍,创作意念的酝酿和确定,题材的选取和提炼,另外,还包括了对表现形式的选择,以及对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的预想。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p><p>四、作业:参照课本学习色彩构成 对比色关系 相邻色关系 补色关系</p><p>第三课时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p><p>简要复习,导入新课教学。</p><p>用上节课学习的色彩知识和构思与构图知识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试着进行构图</p><p>一、讲解相应的造型艺术技能技巧知识</p><p>彩色铅笔的特点 色彩清淡</p><p>油画棒的特点 色彩鲜艳</p><p>彩色水笔的特点 构线效果较好</p><p>黑白两色可以调节画面的色彩,注意使用。</p><p>中国画的构图特点</p><p>装饰画的构图特点</p><p>一、步骤分析</p><p>1. 确定要画哪一种画(国画,装饰画,风景画等)。</p><p>2. 用铅笔在画纸上画出草图。</p><p>3. 注意主体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所占比例关系等。</p><p>4. 主体色彩的确定(暖色调为主或冷色调为主)。</p><p>二、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p><p>第四课时 春天的畅想</p><p>一、完成上节课的作业</p><p>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评述</p><p>三、和学生共同总结和分析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好的和不好的问题</p><p>1.构图不理想 (1)画面太空(2)物体之间距离远近不协调(3)画幅大小不一</p><p>2.色彩不协调 (1)用色不丰富,不能放开,比较写实(2)色块之间不协调,没有领会色彩基本知识(3)涂色不均,用笔方式有问题,不够有耐心和用心</p><p>3.画面内容太单一,除了树,草,花,别的造型和有创意的造型较少</p><p>4.花草树木的造型没有创意,不敢大胆变化,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的见识面太窄,绘画作品见得少引起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天的畅想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