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6:56:42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教案3

<p>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教案3本单元为欣赏课 ,按教材活动1、2、3,我计划分三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是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尊重学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强调学生的参与合作。欣赏课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课型,可以在赏心悦目中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我在对教材做了充分的分析以后,决定将本课按中外美术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西方不同时期美术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这样一条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p><p>教学内容:</p><p>美术实验教材第八册《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第一课时</p><p>教学目标:</p><p>1.欣赏并分析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p><p>2.了解中外美术作品运用线条的异同。</p><p>3.了解西方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的主要作品及相关知识。</p><p>教学过程:</p><p>1.导入新课(3分钟)</p><p>出示挂图:(1)静物;(2)蔬菜。</p><p>师:这节课我们先一同来欣赏挂图。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哪些东西?</p><p>学生:有的说流畅的线条,有的说鲜明的色彩,有的说物象的形状等。</p><p>教师:导出绘画的造型要素:线条、形状、色彩。</p><p>2.师生共同欣赏讨论(39分钟)</p><p>(1)比较中外美术作品运用线条的异同。(10分)</p><p>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荷花》《春如线》《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弈》</p><p>教师边展示,边适时讲解相关知识,分小组欣赏讨论,选出代表谈感受。</p><p>小组甲:我认为线条在绘画表现中的力量非常大,从我手中的这幅素描,就可以看出线条的表现力。</p><p>小组乙:我想谈谈《春如线》,从曲折穿梭的线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线条的柔韧美,体会到春光易逝,要珍惜时间。</p><p>小组丙:……</p><p>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谈出了自己对画面中线条的理解,中国早期绘画线条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不仅可以绘形,而且可以传神。西方绘画运用线条的各种不同变化,来表现物象的情绪与质感。</p><p>(2)沿着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这条思路进行欣赏。(19分钟)</p><p>展示有关印象主义的多媒体课件:《蒙娜丽莎的微笑》《浪子回头》《草地上的晚餐》《日出印象》</p><p>边引导欣赏,边适时介绍有关知识。</p><p>学生分小组讨论欣赏印象派的造型。</p><p>各小组出代表谈感受。鼓励各抒己见,看自己所看,感自己所感。</p><p>教师小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p><p>总结印象派的造型表现语言:光线和色彩。</p><p>展示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的图片资料,分小组讨论,总结后印象主义(注重形体)、立体主义(注重形体及色彩的分解和重组)的造型语言。</p><p>(3)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欣赏区分属于哪个时期的艺术作品(10分钟)</p><p>通过感性的欣赏自然导入课题。</p><p>拓宽学生知识面。</p><p>进行情感教育,学</p><p>生要珍惜时间。</p><p>分类欣赏,有助于学生思维清晰化。</p><p>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等,拓宽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理解作品。</p><p>体现自主合作。</p><p>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p><p>3.小结及拓展(3分钟)</p><p>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最后拓展:今天,我们通过这节欣赏课,了解了各种艺术作品的不同造型语言,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着名的绘画作品,如以立体派的方法来描绘“蒙娜丽莎”</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