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6:56:27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p>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庄子中学美术课教学课例</p><p>一、 教材内容:</p><p>美术 一年级 下册 第三课: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人教版)</p><p>二、 教材分析:</p><p>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p><p>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p><p>解决方法:通过小组间的游戏练习应用线条简练描绘物体的能力,并应用于绘画中。</p><p>教学难点 及解决方法:</p><p>教学难点 :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p><p>解决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p><p>三、 学生分析:</p><p>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还做好了课前预习。但是,大多数学生应用手绘线条刻画事物的能力不高。学习本课比较吃力,应重点辅导。</p><p>四、 设计理念:</p><p>通过游戏、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方法,解决本课问题。并放在实践中去检验。</p><p>五、 教学目标 :</p><p>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罗丹语)。</p><p>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抓住事物特征绘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中的万事万物。</p><p>能力渗透点: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p><p>六、 教具准备:</p><p>生活日用品(数件)、磁性白板、手绘线条图片(数件)</p><p>七、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p><p>八、 课时安排:2课时</p><p>九、 教学过程 :</p><p>1、手绘线条图片欣赏导入 。</p><p>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p><p>学生(齐声):想。</p><p>(老师展示手绘线条图片画。)</p><p>老师:谁知道我画的都是什么东西?</p><p>(学生争先回答并认真欣赏,产生浓厚兴趣。)</p><p>2、师生初步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p><p>老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东西,他们都是做什么用的?</p><p>(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初步意识事物因作用不同而产生的外形的差异。)</p><p>(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p><p>学生:我也想画出这么美的画,可是我能行吗?(及类似的话)</p><p>老师:当然能行!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但发现后还要想办法把它用我们的画笔描绘下来。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又快又好地画出我们看见的东西好吗?</p><p>学生(齐声):好。</p><p>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方法。</p><p>老师:那么,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描绘一件物品呢?</p><p>(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各抒己见。)</p><p>(接下来,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拿出来与全体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总结。)</p><p>(各小组相互取长补短,一起完善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方法。)</p><p>(最后,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p><p>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p><p>4、老师总结本科教学内容。</p><p>老师:今天,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方面。</p><p>(老师边总结边板书,并给与一定的补充。进行小结。)</p><p>5、内传递本科目标,激发学生兴趣。</p><p>老师:我们先来画这几样东西,看看谁画的好。</p><p>(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p><p>学生分组开始写生,老师组织、协调。</p><p>(学生分组开始写生。)</p><p>课堂内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p><p>(学生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p><p>(老师组织、协调并进行总结。)</p><p>十、板书设计 :</p><p>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p><p>1、 手绘线条图像的特点:形象鲜明、绘制快速、用具简单、表达 多样、易于掌握</p><p>2、 用具: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等)</p><p>纸(各种类型纸张均可)</p><p>橡皮(可不用)</p><p>3、 注意事项:线条力求简洁概括。</p><p>抓住绘画对象的特征。</p><p>选择最合适的描绘视角。</p><p>十一、教学反思:</p><p>实物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p><p>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