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6:56:11

课题:会摇的玩具

课题:会摇的玩具<p>课时:2课时</p><p>学习领域:设计*应用</p><p>教材简析:</p><p>上学期做了会滚的玩具,这学期再来做会摇的玩具。体验创造的乐趣。</p><p>教学目标:</p><p>1、 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p><p>2、 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p><p>3、 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p><p>教学重、难点:</p><p>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利用不同材料独立的完成与别人不同的作品。</p><p>教学准备:</p><p>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玩具、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p><p>学生: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p><p>教学活动过程:</p><p>第一节</p><p>活动一:</p><p>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时曾作的滚动的玩具是靠什么来滚动的?(靠圆柱体或圆的外形)</p><p>展示学生熟悉的不倒翁玩具,请学生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等实践活动找出其摇动的原因。</p><p>从老师带来的玩具中找出那些是会摇的,在找的过程中总结出会摇的玩具共同的规律。</p><p>活动二:</p><p>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请学生从中找出可以改造成会摇的玩具的,师生共同思考、设计方案,由教师迅速的将其改造成会摇的玩具。</p><p>学生以一组为单位,将自己找来的材料集到一起,制作会摇的玩具。</p><p>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大胆的创造,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p><p>活动三:</p><p>把大家制作的会摇的玩具放到一起,摇一摇、玩一玩,看谁做的摇的好,做得最合理。</p><p>出示会转的玩具,布置学生回去找找家中会转的玩具,搜集做会转的玩具的材料。</p><p>第二节:</p><p>活动一:</p><p>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会转的玩具,通过玩一玩、研究一下,找出这些玩具会转的原因。</p><p>活动二:</p><p>教师以“风车”为例,与学生一起研究性的学习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p><p>学生开动脑筋,做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风车。教师引导学生尽量的研究好风车的连接点,使其能够较灵活的转动。</p><p>活动三:</p><p>根据自己找到的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动脑筋做一个会转的玩具。</p><p>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将想象中的东西通过实践和改进变成现实。</p><p>活动四:</p><p>展示作品,同学们之间互相评一评,共同体验创造的乐趣。</p><p>教学评价:</p><p>1、 是否能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p><p>2、 是否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创造。</p><p>3、 能否独立完成作品。</p><p>札记:</p><p>好多孩子运用在做“有趣的半圆形”时学过的将一个圆形对折的方法用彩色的卡纸做出了会摇的半圆形,但再怎么办他们就不知道了。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有哪些会摇的东西象半圆形?这一下子,孩子们有办法了,通过改造与加工,骑着小人的小木马、露出半个婴儿头的小摇篮……这些会摇的玩具真不比商店里的玩具差!我用纸条折出了一个半圆形,贴上马头,再做了一个小人贴上,也做了一个会摇的小木马,请学生玩一玩。结果他们发现:怎么这个小木马光倒呀?“是呀,谁来帮帮老师?”我想他们求助。通过讨论与试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重心问题:在半圆的圆弧里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放上一块橡皮,用双面胶固定,小木马终于在一定的范围内摇来摇去了。聪明的孩子们又把这种方法用来为蛋壳不倒翁等自制会摇的玩具的设置重心。“我们的玩具都能‘听话’的摇了!”成功的喜悦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在这一节课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且这种贯彻是无痕的,是学生自己要求的。通过近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我希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希望他们这一代人能够充满创造热情的走向人生之路。</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题:会摇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