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6:56:06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

<p>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p><p>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p><p>教具准备:民间工艺品、多媒体课件等</p><p>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涂色工具</p><p>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了解民间艺术常运用丰富的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p><p>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p><p>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p><p>教材分析:</p><p>《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十四册中的第七课。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p><p>本章节的内容,内涵较深,相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往往觉得民间美术土、粗、俗,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所以,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只就色彩谈色彩,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p><p>教学重点: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p><p>教学难点: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p><p>教学过程:</p><p>一、组织教学</p><p>二、导入新课</p><p>教师展示所带的民间艺术品,让同学们初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营造学习的氛围。</p><p>三、讲授新课</p><p>民间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我国的民间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p><p>广义民间艺术:</p><p>广义的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工艺、曲艺、杂技、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p><p>狭义的民间艺术:</p><p>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p><p>本节课就民间美术与工艺品做一重点介绍。</p><p>(一)、民间艺术的形式</p><p>民间玩具、剪纸、刺绣、年画、风筝、织绵、面具等</p><p>(二)、民间艺术作品的寓意</p><p>民间艺术中所表现的植物、动物都有深刻的内涵。</p><p>鲤鱼——年年有余</p><p>龟鹤——延年益寿</p><p>石榴——多子多福</p><p>另外还有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固定的语言结构模式</p><p>瓶插牡丹 ——平安富贵</p><p>娃坐莲花 ——连生贵子</p><p>蝙蝠和桃子——福寿双全</p><p>猴子骑大马——马上封侯</p><p>小结:民间艺术常运用谐音、象征的手法赋予自然物象以一定的意义,来抒发人们心中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说民间艺术的形象代表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那么民间艺术的色彩则代表着中华民族热情、开朗的性格。</p><p>(三)、色彩基础知识的回顾.</p><p>民间色彩搭配口诀:红靠黄,亮晃晃。2.要想精,加点青。3.青间紫,不如死。4.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5.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6.红搭绿,一块玉。7.红间黄,喜煞娘。8.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 9.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p><p>10.黄身紫花,绿眉红嘴,显得鲜明。</p><p>11.红离了绿不显,紫离了黄不显。</p><p>12.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p><p>13.艳不俗,淡适宜。</p><p>14.色多不繁,色少不散。</p><p>15.草绿披粉而和,藤黄加赭而老。</p><p>16.一幅画面好比造一间屋子,总要开几扇天窗,否则就感觉发闷。</p><p>17.紫多发恶红主新,黄色多了多主淡,绿色多了也不新,上样三色均可用,唯有紫少画真新。</p><p>18.断国孝,三蓝墨。</p><p>19.红红绿绿,图个吉利。</p><p>20.文相软,武相硬。</p><p>21.女红、妇黄、寡青、老褐。</p><p>22.头色不过四,身色勿过三。</p><p>三原色:红、黄、蓝</p><p>三间色:紫、绿、橙</p><p>三对互补色:红——绿、 黄——紫、蓝——橙</p><p>色调:暖色:红、黄; 冷色:蓝、绿。色彩的冷暖具有相对性。</p><p>(四)、民间艺术作品中常用色彩及其搭配特点。</p><p>(1)、分析两幅画面的色彩关系,重点是色彩大的冷暖关系与色彩所占的比例有关。</p><p>(2)、真虎和布老虎比较</p><p>布老虎和真老虎的颜色虽然都以黄色为主,但是布老虎使用的黄色不是老虎身上的固有颜色,而是纯度高的原色,显得更鲜艳。布老虎身上又添加了红、蓝、绿色,由于对老虎的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取舍、添加,因而产生了鲜艳夺目的艺术效果。</p><p>(3)实例分析:分析山西民间玩具布老虎的色彩搭配。</p><p>课件出示:山西玩具布老虎(提取主要颜色进行色相、色调、纯度、对比、 冷暖 方面的分析 )</p><p>提问:色相、色调、对比</p><p>布老虎身上主要选用了哪几种颜色?</p><p>布老虎身上主色调是什么?</p><p>这几种颜色的对比怎样?</p><p>结论:色相:红、黄、蓝、绿 (四种颜色,其中红、黄、蓝是三原色,纯度高)</p><p>色调:色调的冷暖,是由冷暖色的比例决定的,布老虎以黄色为主色调,所以呈现暖色调,</p><p>对比:黄与蓝、 红与绿 ( 两种互补色对比)</p><p>布老虎的色彩搭配特点:布老虎身上主要选用了四种颜色,以黄色为主色调,采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搭配,使用互补对比色进行搭配,色彩鲜艳,对比强烈。</p><p>(4) 结论:(板书) 民间艺术作品主要选用红、黄、蓝、绿四种; 民间艺术作品大多运用纯度较高的三原色进行搭配,纯度高,色彩鲜艳;民间艺术作品大多使用互补色对比进行搭配,色彩对比强烈。民间艺术作品中,白色还黑色的运用也很普遍,白色有透气感,黑色则起到稳定性的作用。</p><p>四、课堂实践:</p><p>我们了解了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特点,是不是觉得很漂亮,自己也很想动手尝试一下呢,现在,我们也来做一回民间艺术家,用所学的民间色彩搭配的方法彩绘一幅画吧!</p><p>(一)、注意要点:</p><p>在结构上:你可以依照物像原来的结构上色,也可以在基本型的基础上,作大胆的创新,加入你的特点,让你的作品寓意更深;</p><p>在用色上:运用纯度高的色彩,在色彩关系的处理上大胆使用对比色。</p><p>(老师发稿,学生实践)</p><p>(二)、学生彩绘图形,老师巡视辅导。</p><p>课件展示,播放音乐。</p><p>展示的两幅民间美术作品,一幅依据形体结构上色,一幅夸张变形的,作为学生实践时的参考。</p><p>五、作业展示:</p><p>展示优秀作业,自评互评,给学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p><p>六、小结</p><p>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民间艺术,可以登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官方网站,那里有更多值得我们骄傲的民间艺术,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主人,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及传承,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你们手中,让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辉映这个世界吧!</p><p>七、课后反思:</p><p>本章节的内容,内涵较深,相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往往觉得民间美术土、粗、俗,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所以,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只就色彩谈色彩,应从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入手,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内涵,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再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