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9:45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3高一地理下学期适应性试题(Word版附答案)

<p>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县(市、区)一中适应性考试</p><p>高一地理科</p><p>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p><p>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0分)</p><p>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3-4题。</p><p> </p><p>1.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p><p>A. ①    B. ②    C. ③    D. ④</p><p>2.    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p><p>A. 70%   鼓励生育    B. 60%   计划生育</p><p>C. 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励人员出国</p><p>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人。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人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题。</p><p>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p><p>A.城市产业饱和,经济效益下降</p><p>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p><p>C.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p><p>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p><p>4.“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p><p>A.技术与素质的提升      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p><p>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年龄构成的年轻化</p><p>5.“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p><p>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p><p>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p><p>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p><p>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p><p>6.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p><p>    甲    乙    丙    丁</p><p>水资源总量(108m3)    778.5    914.3    283.4    1 799.4</p><p>耕地面积(104hm2)    588.31    528.18    814.07    414.95</p><p>A.甲    B.乙       C.丙          D.丁</p><p>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是城市内部土地覆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图为北京和纽约2023年两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p><p> </p><p>7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p><p>A. 热岛效应强度减弱    B. 内涝概率上升</p><p>C. 地下水位不断上升    D. 蒸发量增加</p><p>8关于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2023年北京以不透水层和植被为主</p><p>B. 2023年纽约以植被层和水体为主</p><p>C. 2023~2023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p><p>D. 2023~2023年纽约不透水层比重迅速上升</p><p>如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p><p> </p><p>9.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地租水平:乙>甲>丙</p><p>B. 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p><p>C. 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p><p>D. 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p><p>10.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p><p>A. 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 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p><p>C. 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 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p><p>微农场就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灵活、规模适度的农场,其生产管理主要指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加液次数与蒸发、蒸腾呈正比)。下图示意某微农场系统。据此完成11—12题。</p><p> </p><p>11.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为</p><p>A.劳动力      B.市场       C.科技      D.政策</p><p>12.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是植物生长旺盛期时,但受天气影响下列城市中营养液箱中加液次数最少的是</p><p>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广州</p><p>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库尔勒香梨是我国新疆的特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据此完成下列13-14小题。</p><p> </p><p>13. 下列不是新疆种植库尔勒香梨的优势条件为(  )</p><p>A. 冰雪融水丰富    B. 夏季光照充足    C. 昼夜温差较大    D. 全年热量充足</p><p>14. 库尔勒香梨能在全国各地同期上市销售主要得益于(  )</p><p>A. 发达的通信网络    B. 产品的质优价廉</p><p>C. 优惠的政策支持    D. 便利的交通运输</p><p>读下图,回答15-17题。</p><p> </p><p>15.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p><p>A.季风水田农业    </p><p>B.商品谷物农业</p><p>C.大牧场放牧业    </p><p>D.乳畜业</p><p>16.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p><p>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p><p>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p><p>③劳动力丰富④机械化水平低</p><p>A.①②          B.②③    </p><p>C.③④            D.②④</p><p>17.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p><p>A.内蒙古高原</p><p>B.珠江三角洲</p><p>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p><p>D.东北平原</p><p>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8-19小题。</p><p> </p><p>18. 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p><p>A. 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p><p>B. 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p><p>C. 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p><p>D. 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p><p>19. 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p><p>A.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p><p>B. 各地自然地理环境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p><p>C. 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p><p>D. 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p><p>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气温高低直接决定其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因此可以用温度适宜度表示龙眼生长发育的风险状况。龙眼的温度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而增长,到达某一适宜值后,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迅速下降。读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龙眼温度风险分区及各月龙眼温度适宜度变化图(图5),完成20~21题。</p><p> </p><p>20.图中龙眼风险温度分区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p><p>A.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p><p>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以地表性质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p><p>21.Ⅲ地区成为龙眼温度高风险区的原因可能是</p><p>    ①春季气温偏高②夏季气温偏低③秋季气温偏低④冬季气温偏高</p><p>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22~23题。</p><p>22.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p><p>    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发    </p><p>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p><p>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   </p><p>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p><p>23.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p><p>    A.缺乏分解者                         B.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p><p>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缺少枯枝落叶</p><p>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24~25题。</p><p>24.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p><p>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p><p>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p><p>25.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p><p>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p><p>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p><p>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p><p>26.读下图,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分析回答:10分</p><p> </p><p>(1)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______________,B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4分)</p><p>(2)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p><p>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p><p>(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p><p>A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p><p>27.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p><p> </p><p>(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2分)</p><p>(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试简述其理由。(6分)</p><p>(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4分)</p><p>(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4分)</p><p>28.结合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状况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p><p> </p><p>(1)指出促进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8分)</p><p>(2)推测该地小麦类型______(冬小麦/春小麦),并说明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5分)</p><p>(3)指出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种植的最为不利的气候条件,并从气候成因角度分析之。(4分)</p><p>29.(7分)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p><p> </p><p>(1)说出图1中数码③、④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2分)</p><p>(2)说出图1中自然带⑤→①体现的自然带分布规律。(1分)</p><p>(3)图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A的自然带与图1中    (填数码)自然带相符(1分)</p><p>(4)判断B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3分)</p><p>参考答案</p><p>1—5CBBAC   6-10CBCDC11-15CCDDD16-20ACCBB21-25CABCD</p><p>26 (1)A   B      A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4分)</p><p>   (2)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   (2分)</p><p>   (3)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2分)    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2分)</p><p>27(1)文教(1分) 住宅(1分)</p><p>(2)①(2分)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2分)城市外围,地价低(2分)</p><p>(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2分);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2分)</p><p>(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酌情给分。</p><p>一: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4分)</p><p>二:西南部. 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4分)</p><p>28.(1)墨累—达令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为牲畜提供饮用水;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铁路、公路运输发达;政府的鼓励扶持政策;国际市场广阔。(8分)</p><p>(2)冬小麦(2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灵活紧凑的农事安排;市场适应性强。(3分)</p><p>(3)降水少(2分)。大分水岭阻挡东南风带来的太平洋的水汽;盆地地形,盛行下沉气流。(2分)</p><p>29.答案:(7分)(1)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分</p><p>(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1分</p><p>(3) ③。1分</p><p>(4) 温带荒漠带。(1分) 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2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3高一地理下学期适应性试题(Word版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