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9:43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含答案)

<p>西安中学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p><p>高一地理试题</p><p>(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p><p>第一部分选择题(70分)</p><p>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p>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图1为2023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p><p> </p><p>1.从总体上看,阿尔金山在2023年间</p><p>A.冰川面积显著增加B.气温波动上升</p><p>C.冰川消融量与年均温无关D.冰川消融面积过半</p><p>2.导致阿尔金山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p><p>A.全球气候变暖    B.寒潮频发</p><p>C.地壳抬升    D.流水侵蚀</p><p>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近年来,国家开始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图2为老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据此完成3~4题。</p><p> </p><p>3.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p><p>A.河流走向    B.城镇分布    C.耕地分布    D.地势起伏</p><p>4.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p><p>A.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p><p>C.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    D.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p><p>唐诗《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据此完成5~6题。</p><p>5.诗句描述的聚落具有的特点</p><p>①规模较小 ②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③聚居的人口较少 ④呈团聚型</p><p>A.②③④    B.①③④</p><p>C.①②④    D.①②③</p><p>6.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p><p>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p><p>图3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p><p> </p><p>7.该自然资源最可能是</p><p>A.耕地    B.煤炭    C.石油    D.水资源</p><p>8.M市成为该资源严重缺乏区,其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p><p>A.促进西电东输工程的建设    B.围海造陆,提高资源供应量</p><p>C.大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严重D.控制制造业规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p><p>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据此完成9~10题。</p><p>9.我国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p><p>A.地形复杂多样    B.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p><p>C.南北温差大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p><p>10.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p><p>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p><p>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p><p>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⑥</p><p>2023年2月27日,土耳其军队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遭到叙利亚政府军轰炸,数以万计的难民涌向了其西部边境。土耳其有百万难民,只需其中的部分涌入欧洲,就可能对已经出现种种问题的欧洲造成巨大冲击(图4)。据此完成11~12题。</p><p> </p><p>11.土耳其百万难民产生的根源是</p><p>A.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p><p>12.难民大量涌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是</p><p>①一定程度上改善年龄结构②提供劳动力</p><p>③社会治安压力增大④改变人口增长模式</p><p>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p><p>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图5),据此完成13~14题。</p><p> </p><p>13.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p><p>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③人口死亡率升高④劳动力短缺</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14.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p><p>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育龄妇女比重提高</p><p>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生活富裕程度提高</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图6为2023年我国四个一线城市常住人口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p><p>15.图中四城市</p><p>A.深圳人口增长率最大    B.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最慢</p><p>C.广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快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p><p>16.2023年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p><p>A.北京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    B.深圳产业结构明显升级</p><p>C.广州劳动力缺口加大    D.上海老龄化有所改善</p><p>图7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p><p> </p><p>17.导致2023~2023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p><p>A.土地资源减少    B.消费水平提高</p><p>C.地区开放程度下降    D.人口数量减少</p><p>18.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p><p>A.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经济    B.加大煤炭开采,促进经济发展</p><p>C.鼓励人口外迁,扩大耕地面积    D.宣传勤俭节约,降低生活内需</p><p>图8为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据此完成19~20题。</p><p> </p><p>2023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2023年从失业人员构成</p><p>19.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p><p>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p><p>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p><p>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p><p>2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p><p>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p><p>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p><p>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p><p>21.图9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对该国不同时期人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p><p> </p><p>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p><p>B.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p><p>C.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p><p>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p><p>图10为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22~23题。</p><p> </p><p>22.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p><p>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p><p>C.甲、丙、乙、丁    D.丙、甲、乙、丁</p><p>23.与丁地人口增长模式最相似的国家是</p><p>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韩国</p><p>河北省临界北京的县市多年来的城市空间发展都围绕北京,新建成的城区在环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成密集的带状铺开,大多数城区积极做好“睡城”的文章,让工作在北京的人在此居住,两地通勤。据此完成24~25题。</p><p>24.河北省周边县区区域发展策略定位为北京 “睡城”的主要原因是</p><p>A.自然环境优越    B.吸引人才集聚</p><p>C.分担北京压力    D.离北京距离近</p><p>25.环北京周边县区新建城区的快速发展将导致河北</p><p>A.空气污染减轻    B.农用土地规模减少</p><p>C.人口规模缩小    D.高新产业迅猛发展</p><p>图11为某西安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26~27题。</p><p> </p><p>26.图示时间段内该服务点自行车数量增多的时间约有</p><p>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p><p>27.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该市的</p><p>A.风景区B.工业区C.住宅区    D.仓储区</p><p>图12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28~29题。</p><p> </p><p>28.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p><p>A.武汉B.咸宁C.孝感    D.黄石</p><p>29.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p><p>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p><p>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p><p>③天门比武汉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p><p>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p><p>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p><p>读图13甲和图13乙,据此完成30~31题。</p><p> </p><p>30.甲图中, 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p><p>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等级上升</p><p>C.城市规模扩大    D.城市职能增加</p><p>31.据乙图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p><p>A.污染严重    B.交通拥挤</p><p>C.城市内涝    D.用地紧张</p><p>继朝阳路之后,北京第二条潮汐车道------紫竹院路车道沟桥西端至四季青桥路口东侧之间的潮汐车道于2023年9月30日6:00启用。该车道每天6:00-12:00为进城方向使用,其它时段为出城方向使用(图14)。据此完成32~33题。</p><p> </p><p>32.目前,大量在北京市中心区上班的居民居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北京市中心区</p><p>A.人口过于稠密    B.就业机会较少</p><p>C.道路交通拥堵    D.生活成本较高</p><p>33.关于设置潮汐车道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缓解不同时段的交通压力    B.增加进城车辆的数量</p><p>C.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问题    D.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p><p>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图15)据此完成34~35题。</p><p> </p><p>34.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p><p>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p><p>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p><p>35.“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p><p>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p><p>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p><p>第二部分综合题(30分)</p><p>36.根据表1中数据(某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16,完成下列问题。(14分)</p><p>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万人)    2023年-2023年十年共增加(万人)</p><p>北京市    -0.015    5.292    2023.2    604.3</p><p>河南省    0.564    0.562    2023.4    146.6</p><p> </p><p>(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3分)</p><p>(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分)</p><p>(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4分)</p><p>(4)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4分)</p><p>37. 图17为我国南方某地地形图,图18为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p><p> </p><p>(1)A、B两级城市中,等级较高的是      ,理由是                              </p><p>(至少写两点)。(5分)</p><p>(2)判断该城镇功能分区是:甲   ,乙    ,丙      (6分)</p><p>(3)现拟在①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你的意见是               (赞同/不赞同),理由是         (至少写两点)。(5分)</p><p>西安中学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p><p>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p><p> 1         2         3         4         5         6         7         8         9         10    </p><p>B    A    D    C    D    A    D    C    D    A</p><p>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p>B    C    A    C    A    D    B    A    B    D</p><p>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p><p>C    C    B    D    B    C    A    A    C    C</p><p> 31         32         33         34         35                        </p><p>C    D    A    D    B                  </p><p>    </p><p>36.</p><p>(1) 高(1分)外来人口增加(外来人口大量迁入)(2分)</p><p>(2) 低(1分)人口大量迁出 (2分)</p><p>(3) 增长(2分) 经济因素(2分)</p><p>(4) 主要特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2分)</p><p>原因:城市有较好的就业条件;较好的就医条件;较好的教育条件;较好的生活条件等。(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p><p>37.</p><p>(1)B (1分) 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国道、省道经过,交通便利;干支流交汇处,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等。 (答对两点得4分)</p><p>(2)商业区(2分)住宅区(2分)工业区(2分)</p><p>(3)赞同(1分)</p><p>理由:铁路,公路,河流经过,交通便利;(2分)</p><p>城市外缘,土地面积大且地租便宜。(2分)</p><p>   不赞同(1分)</p><p>理由:距离主城区较远;(2分)占用耕地(2分)。</p><p>(只答意见不答理由,不给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