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9:32

山东青岛平度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Word,含答案)

<p>高一地理试题</p><p>一、选择题(20个,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p><p>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带来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1-3各题。</p><p>1.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p><p>A.婴幼儿 B.青少年 C.青壮年 D.中老年</p><p>2.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p><p>A.自然因素 B.经济 C.文化 D.交通</p><p>3.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p><p>①缓解人地矛盾 ②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p><p>③提高住房价格 ④带动服务业发展</p><p>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p><p>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据此,完成4---5题。</p><p>4.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p><p>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大 B.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p><p>C.距河流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p><p>5.该流域很可能位于</p><p>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p><p>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6--7小题。</p><p>6.关于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p><p>B.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p><p>C.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p><p>D.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p><p>7.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p><p>A.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p><p>B.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p><p>C.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p><p>D.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资源开采规模</p><p>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8---9各题。</p><p>8.导致2023~2023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p><p>A.人口数量增加 B.科学技术进步</p><p>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减少</p><p>9.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p><p>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p><p>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p><p>下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乙是该城市某地地铁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下图,完成10--11题。</p><p>10. 图甲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可能是</p><p>①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②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p><p>③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④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11. 据图乙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p><p>A. 中心商务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文化区</p><p>下图为南方某特大城市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与城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12--13题。</p><p>1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三条曲线分别是</p><p>A.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 B.居民住宅区、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p><p>C.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居民住宅区 D.商业办公区、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p><p>13.下列关于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p><p>A.4千米范围内,三类用地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居住用地大于工业仓储用地</p><p>B.4~7千米,三类用地比例呈现减少趋势,工业仓储用地开始超过居住用地</p><p>C.8~10千米,居住用地相对比例最高,趋势先增后减,商业用地高于工业用地</p><p>D.11~19千米,工业用地比例超过商业和居住用地,且居住用地全面大于商业用地</p><p>在川西和滇西北横断山区,藏族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其房屋四周墙壁多用毛石垒砌,最厚处甚至达1米,大多数墙壁上薄下厚,墙壁开窗甚少,整面墙呈梯形,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做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据此完成14---15题。</p><p>14.该地房屋墙体厚,开窗少的主要原因是</p><p>A.石材原料充足 B.防风控温</p><p>C.宗教信仰的影响 D.挡雨防水</p><p>15.与该地民居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相协调的自然条件是</p><p>A.寒冷的气候 B.视线不广,登高望远</p><p>C.地质稳定 D.平地少,向空中发展</p><p>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某高校学生小明、小亮针对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如图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16---17题。</p><p>16.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p><p>A.工业区和住宅区B.住宅区和商业区</p><p>C.商业区和仓储区D.市政区和园林区</p><p>17.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p><p>①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p><p>③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④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p><p>A.①②③B.②③④</p><p>C.①③④D.①②④</p><p>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2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据此完成下18---20题。</p><p>18.“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p><p>A.限制了城市人口密度 B.限制了城市等级</p><p>C.限制了城市面积 D.限制了城市服务范围</p><p>19.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p><p>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 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p><p>C.提高城市化水平 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p><p>20.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p><p>A.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p><p>C.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p><p>二、综合题</p><p>2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p><p>读2023~2023年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p><p>(1)比较现阶段中、英两国城市化特点的差异。(4分)</p><p>(2)简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原因。(4分)</p><p>(3)分析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6分)</p><p>2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3分)</p><p>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p><p>(1) 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3分)</p><p>(2) 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述理由。(4分)</p><p>(3) 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据表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4分)</p><p><table><tbody><tr><td width="52"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年份</p></td><td width="81"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降水量(%)</p></td><td width="77"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蒸发量(%)</p></td><td width="92"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地表径流(%)</p></td><td width="93"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地下径流(%)</p></td></tr><tr><td width="52"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2023</p></td><td width="81"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100</p></td><td width="77"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40</p></td><td width="92"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12</p></td><td width="93"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48</p></td></tr><tr><td width="52"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2023</p></td><td width="81"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100</p></td><td width="77"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27</p></td><td width="92"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41</p></td><td width="93" valign="center"><p align="center">32</p></td></tr></tbody></table>(4) 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2分)</p><p>2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3分)</p><p>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根据《202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023.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202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p><p>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专家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23年、2023年和2023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p><p>(1)根据材料归纳上海市人口的特点。(3分)</p><p>(2)描述2023年到2023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2分)</p><p>(3)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p><p>(4)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市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4分)</p><p>高一地理试题答案</p><p>1-5 DACBC    6-10 DBCAC   11-15CDCBD   16-20   BACAB</p><p>21.(1)中国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英国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p><p>(2)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农村人口落户城市的限制等。</p><p>(3)市区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和郊区、小城镇之间的交通便利。</p><p>22. (1) A>B>C。A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最高。</p><p>(2) D地。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邻近森林分布区,处于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p><p>(3) 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p><p>(4) 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p><p>23. (1)人口总量大,外来人口多,少年儿童比重小、劳动力人口比重大、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高(约为10%),进入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阶段。</p><p>(2)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郊区(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p><p>(3)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p><p>(4)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青岛平度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测试地理试题(Word,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