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p>2023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卷</p><p>一、单选题(共20小题) </p><p>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以下三题。</p><p> </p><p>1.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p><p>A. 纬度低</p><p>B. 海拔高度低</p><p>C. 处于阴坡</p><p>D. 处于背风坡</p><p>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p><p> </p><p>2.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p><p>A. ①③</p><p>B. ②③</p><p>C. ①④</p><p>D. ②④</p><p>3.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p><p> </p><p>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p><p>A. 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p><p>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p><p>C. 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p><p>D. 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p><p>2023年7月24日,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其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据考证,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下图为“三沙永乐龙洞垂直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p><p> </p><p>4.蓝洞形成前期,容易产生的现象是( )</p><p>A. 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p><p>B. 海岸线变短</p><p>C. 三角洲萎缩</p><p>D. 粮食增产的概率增加</p><p>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永久冻土带融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物提早开花,昆虫提早出现……据此回答以下两题。</p><p>5.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是( )</p><p>A. 光照弱</p><p>B. 河流少,流量小</p><p>C. 冰川冻土广</p><p>D. 河流多,流量丰富</p><p>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p><p> </p><p>6.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 )</p><p>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p><p>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p><p>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p><p>D. 非地带性规律</p><p>7.哪些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 )</p><p>A. 气候变化</p><p>B. 植物变化</p><p>C. 分解作用</p><p>D.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p><p>8.我国缺少而南美洲有的陆地自然带是( )</p><p>A. 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p><p>B. 冰原带、苔原带</p><p>C.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混交林带</p><p>D. 热带季雨林带、温带荒漠带</p><p>9.读“自然界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p><p> </p><p>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p><p>A. 侵蚀作用</p><p>B. 沉积作用</p><p>C. 固结成岩作用</p><p>D. 风化作用</p><p>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以下三题。</p><p> </p><p>10.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p><p>A. 整体性特征</p><p>B. 区域性特征</p><p>C. 差异性特征</p><p>D. 不稳定性特征</p><p>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以下三题。</p><p> </p><p>11.图中自然带相同的一组是( )</p><p>A. B与G</p><p>B. C与G</p><p>C. H与K</p><p>D. C与H</p><p>读下面“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以下三题。</p><p> </p><p>1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 ℃,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p><p>A. 1 000米</p><p>B. 2 000米</p><p>C. 3 000米</p><p>D. 4 000米</p><p>13.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p><p> </p><p>A. 针叶林</p><p>B. 阔叶林</p><p>C. 半荒漠</p><p>D. 苔原</p><p>读“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p><p> </p><p>14.有关g自然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p><p>A. g自然带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p><p>B. g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暖流有关</p><p>C. g自然带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p><p>D. g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信风登陆带来的对流雨</p><p>大安的列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加勒比海北缘,年平均气温25°C~26°C,8月最热;年降水量因向风、背风而异,山地迎风坡达1 500毫米以上,背风坡在1000毫米左右。下图为“大安的列斯群岛局部区域图”。回答以下两题。</p><p> </p><p>15.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高峰杜阿尔特峰海拔3 175米,其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的是( )</p><p>A. 东南部——热带荒漠带;西北部——热带草原带</p><p>B. 西南部——热带草原带;东北部——热带雨林带</p><p>C. 东南部——热带草原带;西北部——热带荒漠带</p><p>D. 西南部——热带雨林带;东北部——热带草原带</p><p>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三题。</p><p> </p><p>1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p><p>A.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C. 地理要素的稳定性</p><p>D. 地理要素的独立性</p><p>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p><p> </p><p>17.导致图示地区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p><p>A. 纬度位置</p><p>B. 洋流</p><p>C. 地形</p><p>D. 海陆位置</p><p>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下列各题。</p><p> </p><p>18.图中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 )</p><p> </p><p>A. ①</p><p>B. ②</p><p>C. ③</p><p>D. ④</p><p>结合下图,完成以下两题。</p><p> </p><p>19.同一座山,南北两坡的基带却不同,影响基带的因素主要有( )</p><p>①纬度位置 ②山地的海拔 ③海陆位置 ④山麓的海拔 ⑤山坡的坡向</p><p>A. ①③④⑤</p><p>B. ②③④⑤</p><p>C. ①②④⑤</p><p>D. ①②③④</p><p>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p><p> </p><p>20.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p><p>A. 温带草原</p><p>B. 落叶阔叶林</p><p>C. 针叶林</p><p>D. 常绿硬叶林</p><p>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p><p>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 </p><p>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说明长白山对松花江的影响。</p><p>2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p><p> </p><p>(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p><p>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p><p>(2)自然带E→G→F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p><p>(3)自然带B→C→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图中自然带类型中南半球缺失的有________。(填字母)</p><p>23.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p><p> </p><p> </p><p>(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p><p>(2)③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________,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________。</p><p>(3)图1中①②自然带分别表示________。</p><p>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p><p>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p><p>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p><p>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p><p>(4)结合丙处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类型及其具有的特征。</p><p>24.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完成问题。</p><p> </p><p>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p><p>25.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p><p> </p><p>(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p><p>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p><p>(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______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形成的。</p><p>(3)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_____月份(代表月份)。</p><p>参考答案</p><p>1.【答案】B</p><p>【解析】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p><p>2.【答案】D</p><p>【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密切相关。工厂、汽车等燃烧矿物燃料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森林等植物大量减少,又大大减弱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因此可判断图中②④环节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p><p>3.【答案】C</p><p>【解析】云贵高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不会出现落叶阔叶林,故A说法不正确;该图反映的是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水热差异引起的,甲坡自然带谱丰富,显然甲坡水热状况较好。</p><p>4.【答案】A</p><p>【解析】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为寒冷期,海平面低,海岸线长,雪线低,三角洲面积增大,不利于粮食产量增加。</p><p>5.【答案】B</p><p>【解析】气候干旱,一般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所以A错。西北地处中纬地区,只在高山地区存在冰川,冰川冻土广布的说法不科学,故C错。降水少,河流欠发育,流量小,故D错,因此选B。</p><p>6.【答案】A</p><p>【解析】③→④→⑤纬度位置发生变化,热量条件差异显著,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p><p>7.【答案】D</p><p>【解析】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p><p>8.【答案】A</p><p>【解析】我国发育的自然带有,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而南美洲发育的自然带有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我国缺少而南美洲有的陆地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p><p>9.【答案】A</p><p>【解析】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p><p>10.【答案】A</p><p>【解析】该图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11.【答案】A</p><p>【解析】读图,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亚热带硬叶林带,G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H和K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H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K为温带荒漠带,故选A。</p><p>12.【答案】B</p><p>【解析】该山地没有积雪冰川带,根据气温垂直变化该山地海拔不超过2 000米。</p><p>13.【答案】A</p><p>【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从北京到洛杉矶沿线大部分经过60°N以北的亚寒带针叶林带,故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为针叶林。</p><p>14.【答案】D</p><p>【解析】g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g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巴西暖流有关,ABC都正确;g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而形成的地形雨,D错误。</p><p>15.【答案】B</p><p>【解析】根据材料“年降水量因向风、背风而异,山地迎风坡达1 500毫米以上,背风坡在1 000毫米左右”, 由于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杜阿尔特峰的东北部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区,西南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区。</p><p>16.【答案】B</p><p>【解析】由于植被破坏,引起水文等其他要素也发生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17.【答案】C</p><p>【解析】图中植被由常绿林到落叶林再到针叶林的变化是由热量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而这三种植被所处的纬度条件基本无差别,但海拔有着明显的差异,即地形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p><p>18.【答案】A</p><p>【解析】图甲山脉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带海拔高于北坡。选择A。</p><p>19.【答案】A</p><p>【解析】纬度位置不同热量不同,不同的温度带,生长的植被类型不同,所以纬度是影响基带的因素之一;山地的海陆位置不同,降水量不同,植被类型会有差异,所以海陆位置也是影响基带的因素之一;山麓的海拔不同,水热组合有差异,因而引起植被类型差异,故山麓海拔是影响基带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山坡的坡向不同,热量或者水分会有差异,也会造成基带的差异,所以山坡的坡向也是影响基带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答案选A。</p><p>20.【答案】C</p><p>【解析】自赤道向两极的自然景观依次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图中①代表的是针叶林,C正确。</p><p>21.【答案】长白山海拔较高,为松花江的发源地;长白山坡度较大(陡),影响松花江河水的流速(较快);长白山的积雪(冰川)融水,为松花江的补给水源之一,影响松花江的流量和汛期;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影响松花江的流向。</p><p>【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要从河流的流速、流向、补给等方面回答。</p><p>22.【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p><p>(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p><p>(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受千岛寒流的影响</p><p>(4)D</p><p>【解析】根据图示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可以判别自然带名称与地域分异规律。</p><p>23.【答案】(1)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p><p>(2)不符合,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p><p>(3)C</p><p>(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p><p>【解析】(1)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区变化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p><p>(2)③地地带性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但③地却是高山气候,不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受地形影响。</p><p>(3)①②自然带位于针叶林带以上,不可能是针阔混交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B、D错;①到②海拔升高,降水减少,自然带分别为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C正确,A错。</p><p>(4)丙地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硬叶林特征是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耐旱。</p><p>24.【答案】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水)减少,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鼠害日益严重,再加上过度放牧,是破坏植被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制止对有益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地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p><p>【解析】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试题要回答的内容(问题)。其次要认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弄清其含义及各部分的因果关系。第三,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其成因,最后根据环境恶化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p><p>25.【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p><p>(2)赤道 纬度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p><p>(3)本格拉寒流 7</p><p>【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自然带的分布规律,A是热带雨林带、B是热带草原带、C是热带荒漠带、D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由图中各自然带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大体以赤道为对称轴,各自然带大体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在热量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第(3)题,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因沿岸地区有本格拉寒流从南向北经过,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因此自然带沿着海岸线狭长分布。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对应地中海气候,7月份受西风的影响,降水多。</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