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案
<p>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p><p>【教学目标】</p><p>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p><p>2. 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图。</p><p>【教学方法】</p><p>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探究讨论法</p><p>【教学过程】</p><p>任务1结合近期天气状况,学会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p><p>教师出示近5天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中包含那些信息?</p><p>(学生回答天气的阴晴、温度、风力、风向等)</p><p>提问:你了解天气预报主持人口中的这些常用语吗?归纳描述某地区某时段天气状况的用语。</p><p>出示天气的概念,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p><p>问题:我们这里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p><p>(学生发言) </p><p>教师出示一段材料,提问:从时间上、变化上归纳天气的特点。 </p><p>根据这段材料包含信息,可归纳天气的特点时间短,变化快。</p><p>教师再次展示两段材料,追问:你能根据下面的话归纳出天气的特点吗?</p><p>东边日出,西边雨——第一,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p><p>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p><p>课堂练习</p><p>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p><p> 2、其余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气候)</p><p>引出下一个讨论问题: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p><p>教师解释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p><p>区别</p><p>联系</p><p>天气是气候在某段时间内的具体表现;</p><p>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总结和概括。</p><p>教师组织课堂活动:</p><p>讨论1: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p><p>讨论2:哪些人最关心天气?为什么?</p><p>(有人说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那我们为什么还经常谈论天气呢?那是因为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会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p><p>任务2分析下列材料,说说天气的影响。</p><p>教师:结合教材P43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影响。请学生谈谈自己能感受到的生活受到天气影响的事例。</p><p>A、天气与交通</p><p>B、天气与生活</p><p>C、天气与农业</p><p>D、天气与军事</p><p>学以致用:假如你是一位营销员,现在有下面几种商品,你能选择每件商品销售的最佳天气吗? </p><p>教师:天气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还影响到了农业、交通、军事等。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能引起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所以,我们才很关心天气情况。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作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p><p>讨论:遇到下列天气我们该怎么办?</p><p>1、遇到浓雾天气我们怎么办?(减速慢行、汽车开车灯、带口罩保护呼吸道。)</p><p>2、据统计,寒潮来袭时是慢性支气管炎 、脑溢血 、心肌梗塞 、过敏性鼻炎、胃肠病等慢性病高发期,人体难以承受这种气温骤降,因而寒潮也是对我们健康和生活影响较大的一种天气现象。(我们要多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工作,多进行体育锻炼。)</p><p>3、雷电天气(若在室内窗户紧闭的,避免使用用电设备且远离电话;如在室外,远离孤树或高树,远离较高的金属物体并且蹲在地上,使你的身体尽可能少的接触地面。最后一种办法就是藏身于树丛中最矮的一棵树下。)</p><p>任务3我们从哪些途径得知明天的天气情况呢?</p><p>(学生自由发言)</p><p>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p><p>学生对天气预报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醒同学们注意,天气预报包含了哪些内容。</p><p>提问:你能看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吗?</p><p>天气预报是指气象台、气象站对各地的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大气状况的变化,以及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所发布的预报。</p><p>天气预报是气象学家通过分析卫星云图得到的。那么你们想知道怎样读卫星云图吗?”(在这一环节,展示,一幅卫星云图,指导学生认识图中蓝色、白色、绿色的区域分别代表什么。)</p><p>进一步解释: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深,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大。</p><p>学以致用,判断:A、B两地的天气状况。</p><p>读懂“风言风语 </p><p>注意:1.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p><p>2.风力:风的强弱 共分18级</p><p> 一道风尾为 2 级</p><p> 一个风旗为 8 级</p><p>学以致用:你能判断出符号所代表的风向和风力吗? </p><p>常用的天气符号</p><p>以图片展示不同的天气符号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天气,同时结合图形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有助于学生联想记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p><p>学以致用:常用的天气符号(“抢答”时间)</p><p>提问:一个城市旁边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什么?</p><p>学习了天气预报中的各种符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要求学生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天气情况。</p><p>承转: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p><p>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读图,理解空气质量级别与污染指数的关系。</p><p>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p><p>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p><p>你对“雾霾”了解多少?</p><p>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p><p>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p><p>认识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p><p>自然因素(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p><p>人类活动(秸秆焚烧、汽车尾气排放等)</p><p>提问:怎样提高空气的质量呢?我们能做那些?</p><p>【课堂总结】</p><p> </p><p> </p>
页:
[1]